吴坚韧(右三)在新疆开展慈善光明行。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
在金华,任何一个城乡居民,不论你拿的是村、镇、街道开具的贫困证明或者民政、残联的申请表,甚至只要持有金华身份证,当你走进金华眼科医院,提出想享受“金华市慈善光明工程”时,马上会有专人接待。经检查后视力0.3以下的白内障患者,身体条件符合手术标准,就可以免费接受复明手术。每周一到周五上午检查,下午手术,第二天就可以出院。
“让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这句口号在金华已经是爱的行动。金华眼科医院的“慈善光明工程”义诊医疗队,7年里下乡巡诊796次,足迹踏遍金华地区152个乡镇、街道,免费为10多万人进行眼病、白内障筛查,通过手术使6269名白内障患者复明。
推动这项“慈善光明工程”的是一个叫吴坚韧的金华人,他创办的金华眼科医院,无论医疗技术,还是做慈善,短短几年在国内同行中声名鹊起。
命运“折腾”教会他坚强
医者仁心,慈悲为怀。吴坚韧走上为他人谋求光明的慈善之路,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
1961年,吴坚韧3岁。父母援疆,吴坚韧和兄妹跟随父母“迁徙”。西部阳光温暖,草原一望无际,吴坚韧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8岁那年,命运逆转,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反革命”。除了当时已经工作的哥哥,一家人被遣返义乌乡下。吴坚韧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日子完全不一样了,父母被游街批斗,劳动改造,自己放学后也要拔草放牛。这样长到14岁,经常挨饿的吴坚韧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因为是“黑五类”子女,他初中毕业后被拒在高中校门外。
吴坚韧想起留在新疆工作的哥哥,于是长途跋涉前往投奔。通过哥哥的努力,吴坚韧来到离乌鲁木齐上百里的米泉县柳子庙村“下乡”。
到了柳子庙,吴坚韧才知道,所谓当“知青”就是干农活。他住在一间破土坯房里,每天和当地人一起运马粪、整地,晚上回家,累得骨头都像散了架。他一个人烧玉米糊喝,喝着喝着,有时眼泪“吧嗒吧嗒”滴到碗里。
5年,1800多个日夜,吴坚韧渐渐懂得,要改变命运,得靠自己努力。就像大漠里的芨芨草,环境再恶劣,也要长出自己的一分绿。他学会诚恳待人,学会坚忍耐劳,当地人都喜欢这个小伙子,叫他“嘎吴坚”。“嘎”在方言中有命运多舛又不服输的意思。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19岁的吴坚韧抓住机会如饥似渴地复习。成绩揭晓,他考进了新疆交通学校。校园生活在吴坚韧面前洞开了新天地。毕业后,吴坚韧被分配到交通系统当驾驶员,不久,父亲平反,重回新疆工作,一家人终于团聚。转眼到了1987年。吴坚韧已经是一名国家干部。这一年,父亲退休,滋生了叶落归根的念头。吴坚韧掂量再三,决定放弃在新疆的工作随父母回故乡。几经周折,吴坚韧调到金华市中心医院。领导说,这里不缺干部,缺驾驶员。吴坚韧再次坐进了驾驶室。不久,医院领导让他组建车队,吴坚韧用3个月的时间理顺了关系,崭露出管理才能和经营能力。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金华市中心医院也加入改革的浪潮,决定创办一家实业公司,吴坚韧因为“有思想”、“懂管理”、“会经营”,被任命为金华康利实业总公司总经理。
由于机制和体制不同步,1997年,金华康利实业总公司停办,医院领导请吴坚韧回去,并给他安排了管理职位。吴坚韧几经考虑,办理了留职停薪手续。
夜深人静,吴坚韧坐在书房里思索良久。他的眼光落在书架上,那是青少年时就陪伴他的《管理学》和《眼镜》,是两本工具书,一本详细介绍了眼镜的制作工艺,一本传授如何经营、管理一家企业。吴坚韧把书拿在手里翻阅,心中一动:那就从开眼镜店开始吧,给自己5年时间,最后开成一家专业的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