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0月17日讯(记者 陈文文 通讯员 沈雁)早上八点。杭州市朝晖六区的沈伯平大妈习惯性地走到朝晖农贸市场服务台,把刚刚买到的毛毛菜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把菜过秤后,一张小票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张记载着毛毛菜名称、重量、价格、摊位号码的小票可是“来头不小”,沈大妈凭着这张小票,在菜场附近的电子显示屏上查到了她手里毛毛菜的来源地。“是勾庄过来的,那还好,那里的蔬菜农药残留不是抽检的,是必检的。”沈大妈显得驾轻就熟。
“现在来复秤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来问菜价和菜源地。”顺着这位工作人员的手望去,记者看到一块价格公示屏,市民可以随时对照,防止买贵。每种副食品的供货渠道也可以在这里找到。
农贸市场正发生着越来越多令人惊喜的变化。记者在杭州大关西三苑农贸市场看到,所有的剖鱼台都设在每个鱼摊的最里侧,外面的过道既干燥又干净,和其他农贸市场水产区污水横流的现象大相径庭。“这个市场没有保洁员,每个摊主‘自扫门前雪’,效果一直很好。”大关街道书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全省114家农贸市场开始试点,11.7亿元资金“砸”向了市场的改造提升。市场不仅要改变脏乱湿差的“硬件”面貌,也要改变松散的管理模式。在朝晖农贸市场的检测室,有专门的检测设备和专职检测人员,每日抽检20种农产品。
不少居民担心,菜场环境变好了,菜价会更贵。“普通居民买菜,就关心两件事,一是菜安不安全,二是菜便不便宜。现在买菜是比以前舒服了,但我们更希望菜价能有所回落。”家住大关小区的市民邢小春说。
“绝不能让菜场环境的提升,成为某些菜贩趁机涨价的噱头。”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13年,全省的农贸市场基本会“焕然一新”,达到“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道、计量准、可休息”的标准,对菜价的监控也将更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