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宣讲会开始后,挤不进会场的大学生被挡在玻璃门外。 记者 许康平 摄
10月18日晚笔试结束吃晚饭时,惊奇地发现7位考官中3人都曾是百度员工。记者 何欣 摄
10月18日晚,两百多位浙大学生参加笔试。记者 何欣 摄
10月19日下午,面试现场。记者 何欣 摄
宣讲会第二天,李开复一大早就打了辆出租车赶去城站,坐高铁去了上海。这天在上海安排了两场宣讲,分别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
李开复走后,“创新工场”一支7人招聘团队留在浙大,对应聘学生笔试面试。
笔试10月19日晚7点进行,玉泉校区第4教学楼4楼四间教室当考场,一共来了200多名报名应试的学生。
当晚,同一楼同一层同时进行的,是“三一重工”的笔试,用了3间教室当考场,参考人数和创新工场差不多。
笔试结束,已是晚上8点。7人带着试卷走出浙大正门,在一家卖煎包的小店吃晚饭。
由于是从创新工场不同项目部临时飞来杭州担任考官,彼此都还不熟,吃饭时一聊,居然十分惊奇地发现:有三人原来都在百度干过,最长的一位曾在百度干过八年。一时举座皆欢,另外两位拱手直呼“前辈前辈”。
7位考官里,有两个浙大毕业生:叶谦和罗兆波。
叶谦,金华人,2002年考上浙大计算机系,父母都是浙师大老师。
2007年被称为移动互联网浪潮元年,以乔布斯推出革命性的iPhone手机为标志。也正是这一年,叶谦研究生毕业后走向社会。
“我那时就已经有了创业的想法,但是发现自己能力还不够,就决定先去一家大公司锻炼几年。”
叶谦选择了百度,一呆三年。
今年6月,他下决心辞去了百度的工作,加入创新工场。离职时,他在百度已是一个技术小组的负责人。
“百度给出的薪水确实很不错,做这个决定还是需要下一些决心的,”叶谦说,“但是,我还是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
叶谦说他在写离职报告时,引用了电影《变形金刚》中的一个场景:
“男主角邀请女主角登上那辆车门已经打开的大黄蜂,女主角犹豫不决,男主角对她说,50年后,当你回忆你的一生的时候,难道你不想自豪地说,我当年有勇气上了这辆车吗?”
叶谦暗示的这辆车,其实就是李开复所讲的移动互联网,也是李开复为创新工场定下的主要战略方向。
叶谦在创新工场供职的是“友盟”项目团队,简单说就是为一些手机软件的下载和使用提供数据统计。他说,就现金待遇来讲,创新工场不能和百度相比,“落差不小”,但在创新工场作为创业团队的一员,会有股票期权。
“其实最重要的不只是这些,”叶谦说,“就像一本书里讲的那样,你的人生应该是,每天都是梦想而不是闹钟把你叫醒。”
罗兆波,身材颀长,文质彬彬,一说话就笑眯眯。
小罗2003年从温州考入浙大,去年毕业时,通过了微软、百度、阿里巴巴和微策略等好几家互联网大公司的笔试面试,拿到OFFER(入职通知),最终选择加入了创新工场。
“我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想好将来要去创业的,正好碰到这个机会。”
罗兆波说,当时面试他的,是互联网业界无人不知的郭去疾,谷歌中国四大创始人之一。郭去疾在谷歌中国时,是李开复的下属和好友,他不是创新工场的人,当时创新工厂规模还小,面试人手不够,被李开复临时请来帮忙。
小罗的项目组叫“布丁”,在手机上提供麦当劳等优惠券,还能通过手机定位,找到距离最近的餐馆、影院、演出场所等等。
小罗说,现在他在创新工场的年薪,大概是十万,而毕业时百度曾经答应说,年薪将近20万。
“我看中的,还是机会。”
吃完晚饭,回到入住的汉庭酒店,7人马上集中在一间屋里,连夜批改试卷,直到次日凌晨3点。
“很多浙大学生,这段时间都要接受很多单位的笔试面试,所以,我们这边会尽可能快一点,让
他们尽早知道结果,也好安心。”面试小组领队、公司HR李丹青说。
前天和昨天,“一面”“二面”两轮面试都在浙大计算机学院两间办公室里进行,从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午饭和晚饭都叫的十元盒饭,面试间隙匆匆搞定。
面试以一对一的方式,两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对面而坐,看去就像一对好友在促膝谈心,不知道的人根本分不出哪个是面试官,哪个是应试者。
先“面”的是专业水平。共同探讨一些纯技术专业问题,有时也会聊聊微博,聊聊网络游戏,聊聊“三国杀”的不同角色、武器……
很少有应试者会当面提到待遇。
“来创新工场,肯定比别的大公司收入少,这一点是有心理准备才会来的,主要也是为长远打算,”钱同学说,“股权?我没问……我觉得不用问,像这种创业型公司肯定会有。”
昨天下午的应试者中,有一位是考官叶谦的大学同学洪朝群。为了避嫌,叶同学主动回避了对洪同学的面试。
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全班只有洪朝群一人继续选择读博,其他同学,大部分都进了微软、百度、网易、阿里巴巴、谷歌、微策略等等大型网络公司。
“为什么全班只有你一个人继续读书?”
“那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做研究。”
“现在呢?”
“现在可以出去磨练一下了。”
洪朝群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类似于谷歌新推出的图形搜索。
“现在地图搜索,都是输入一个关键词,而未来的趋势,肯定是输入一个图形,‘以图搜图’。”
截至昨天,洪朝群选择了两家单位的笔试,全部顺利通过:一个是深圳华为,再一个是创新工场。
洪同学这样解释他的择业原则:
“华为最大的吸引力是待遇好,工资比创新工场高不少。”
“我是福建人,选的地域肯定要是南方,上海以北的基本不会考虑。现在父母年纪大了,所以我想留在一个离老家近些的城市。另外我们家家境一般,深圳房价和生活成本可能会高一些,正好创新工场在我老家厦门也有一个项目团队……”
李开复宣讲那天,洪朝群也去听了。
“我觉得他讲得很对,移动互联网是个机会,这块蛋糕很大,现在刚刚开始分割。”
另外,洪朝群说,创新工场会给加入创业团队的工程师一些股份,也是产生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几位昨天接受面试的同学都向记者表达了同一想法。当他们在面试创新工场时,同时也应聘了百度、微软、阿里巴巴等等大公司。他们说,如果没有创新工场这个机会,估计进大公司是惟一之选。
一位陈同学说,其实创业的想法,在他的同学中几乎人人都有。
“加入创新工场,我想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移动互联网这个机会确实不错,另一个是它能让创业风险降到最小。”
(都市快报 记者 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