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秦在收集大凤头燕鸥的标本
图中标注处为五峙山列岛的位置
小燕鸥孵育成功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出娘胎
今年8月17日,黄秦回到杭州。
他说,看到小中华凤头燕鸥能孵育成功,自由地在天空飞翔,喜悦和心酸夹杂,胸口会感觉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如同十月怀胎,看着自己的孩子出娘胎,健康成长。”黄秦说,守护燕鸥蛋的那段日子,孤单、艰辛,但看到小燕鸥飞翔时,感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黄秦告诉记者,中华凤头燕鸥之所以稀少、繁殖难,他个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台风影响、渔民捡燕鸥蛋、蛋被蛇虫吃掉等,都是主要原因。”
韭山列岛、五峙山列岛,目前已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过陈水华等的努力呼吁,2008年开始,在燕鸥繁殖期政府部门已派人彻夜巡逻,防止渔民上岛捡蛋。
中华凤头燕鸥的未来在哪里?
浙江博物馆副馆长陈水华显得忧心忡忡。他认为,一方面,捡蛋的威胁依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随着它名声日隆,那些慕名而来的爱好者的干扰成为新的威胁。
“即便如此,政府对它还不熟悉,民众更觉陌生,中华凤头燕鸥的未来,有赖于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陈水华认为,“我希望,中国老百姓有一天能够像熟悉朱鹮那样,熟悉更为响亮的名字——中华凤头燕鸥,并使它成为海洋鸟类和海洋生态保护的一面旗帜。”
相关
有点名气的鸟友
2002年12月29日,浙江野鸟会由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浙江省志愿者协会绿色环保分会联合发起成立,并在杭州西湖举行第一次野外观鸟活动。2003年1月,建立观鸟论坛。
浙江野鸟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有着一群积极参与的志愿者。无形之中,他们成为鸟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家四口的鸟会情结
zxff,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网名,大名鼎鼎,它由4位鸟友组成,而这4位鸟友又是一家四口,即郑勇富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郑灼及儿媳蔡正基。
杭州鸟友都知道,他们是杭州鸟类分布点的“活地图”,大家熟知的孤山鸟点和北湖鸟点都是他们发掘出来的。
对于很多鸟点,夫妇俩能如数家珍般地告诉你这个鸟点有哪些鸟,以前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而大家则总是能够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虽然这些年,因为某些原因,郑勇富夫妇鸟会活动参加得少了点,但儿子和儿媳却是频频参加鸟会活动。
老马:我拍不动鸟时,你们拍,我拍你们
目前活跃在鸟会活动中的志愿者老马,是鸟会会员中年纪最长的。
他以极强的宣传攻势和说服力,在鸟会中打响了名望。很多鸟友志愿者,都是在他的介绍下加入鸟会志愿者行列的,并开始观鸟和摄鸟。
他以老骥伏枥的雄心,参与国际鸟盟在杭州举行的会议,参与到日常的摄影活动。
老马曾感慨地对年轻志愿者说,“有一天,我拍不动鸟的时候,你们拍鸟,我开始拍你们。”
(都市快报 通讯员 陈水华 童雪峰 见习记者 包秀芳 文 记者 陈荣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