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1日讯
“放弃学校教育,建设开放性的教育资源。”
“学历不是能力。”
“在家上学,是中国家庭的一种自我救赎吧。”
义乌商人徐雪金坚定地奉行“在家上学”的教育方式,短短半年多时间,他在义乌创办的“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受到了“在家上学”家庭的关注,来自广州、上海、北京、成都、南昌和深圳等地的不少家庭在这里寻找到了“知音”,截至目前,已发展会员1800多位,“在家上学联盟”成了国内“在家上学”家庭交流的第一平台。他提出尊重儿童选择的权利,给予每个孩子差异化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的天性在自由中发展等一系列教育思想,让人印象深刻。昨天,通过QQ,记者与远在瑞典的徐雪金进行了一次交流,原本约定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整整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缘于女儿不快乐的学习经历。”
徐雪金,男,现年36岁,江西省景德镇人。他2003年初来到义乌,白手起家创立了一家从事进出口生意的公司,2009年时,他暂离“老总”的职位,专心在家教育他的一双儿女。从生意人到教育者的岗位转换,徐雪金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这缘于徐雪金女儿一次不成功的学校教育经历。2009年,5岁的女儿徐菲娅到了学龄前受教育的时间。他不惜花重金把女儿送到了当地一家颇负盛名的幼儿园。一个月后,他发现活泼开朗的女儿,并不适应“条条框框”过多的幼儿园生活。爱女心切的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把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回家专心带孩子。从此,他开始了两年的“妇男”生活,到后来,他的小儿子徐晓朗和外甥徐博洋也加入了进来。
从最初缺少概念,到逐渐有所感悟,他对“在家上学”这种新形态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1年初,他在义乌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志在把全国“在家上学”的家庭联系到一起,共同学习、探讨。对现行的传统教育方式并不认同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孩子天性的发展,信任孩子选择的能力。
“传统教育缺少对儿童的尊重。”
在徐雪金看来,传统的学校教育缺少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土壤。“教育状况比较差,最主要的是软件,特别是学校以及老师的教育方式不是我所满意的。教育,我觉得,是孩子健康快乐地顺应他自己天性的发展过程,尊重儿童,顺应他的天性。在国外生活的时间,我了解到国外的孩子很少被刻意管束,很自由。西方的教育很强调尊重儿童,国内的学校过多的是管束,并不信任孩子有自我选择、自我学习的能力。”
徐雪金对传统教育的感触,也与他自己曾受到的教育有关,他说,他出生在农村,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上学前的他很自由,也过得很开心,上学后,他的这种自由就越来越多地被剥夺了。他希望他的孩子们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种自由的氛围里,引导他们自我学习,自我选择学习的方式。“我女儿曾就读当地一家幼儿园,之后活泼的女儿觉得不适应,我分析过原因,觉得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太多的管束,显得不自由,所以我决定自己来创造一个空间给她。”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想和自由人格。”
“‘在家上学’我原来也没有认识,但了解更多,实践更多,就发现在家上学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式。不管学校怎么改革,变得怎样好,在家上学都很有自己的价值。”谈到当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徐雪金说,中国的家长太令孩子们失望,学校教育今天处在这样一个局面,家长的责任是很大的,可以说70%是家长自身的责任。“因为教育,首先就是家长的责任,很多家长只知道批评学校,批评社会,却不想想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在家上学很重要的是家长发现自己的责任,自我觉醒,是中国家庭的一种自我救赎。”
作为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在家上学”又存在哪些传统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呢?徐雪金做出了自己独立思考后的答复:“在家上学的优势也体现在教育的多元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念,这样人的价值才更大,学校都是培养一个‘脑袋’的。”“要尊重孩子天性的差异,在家上学,就是孩子的自我成长,自我探索,自我教育。”“教育,都应该是自我教育。别人的经验和思想都是不能替代自我思考自我经历的。”徐雪金说,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父母需要做的是提供环境和条件,如果可能,提供一个激励的榜样。“我自己希望能做一个积极探索世界的榜样给他们。我不愿意给他们特别确定一些名人榜样,我希望他们通过阅读书籍,自己去寻找。”“我们的文化里,缺少对儿童的尊重,还缺少对儿童的信心,在家上学首先就要打破这种不尊重、不信任。”
“建设开放式的教育资源。”
在与徐雪金交谈时,他提出了一个“激进”的观点:放弃学校教育,把建设学校的资金集中到开放式的教育资源建设上来。“可以放弃学校教育,把学校建成开放式的图书馆更好些,把学校的资金放在各种开放式教育资源建设上,儿童想学习就学习,想玩就有条件玩。”徐雪金说,“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空间,不去刻意地扭曲他们,管制他们,民间教育会朝良性方向发展。”
对于学校教育给予的“学历”价值,徐雪金不以为然。“学历不是能力。有能力在社会上无法生存的话,那说明这个社会逆淘汰太严重了。”“有能力,并拥有健康心性的人,会给这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我的成功来自自我教育的成功,但学校教育给我很多负面影响,它极大地影响了我目前的状态。”
“在家上学”能否成为一种可以推广的教育模式呢?徐雪金说,这离不开一个开放的社会,离不开开放的教育资源。同时,他也说到,在家上学并不是和学校教育完全对立。“你孩子可以在家上学试试,然后过段时间再回学校,不是非此即彼的。”“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抱着探索的态度,要负起责任。”“当家长们能理解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时,在家上学将是一种非常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新模式。”
“在家上学很容易成为一种‘空中楼阁’”
徐雪金与“在家上学”的事,也引起了一些教育界专家的兴趣和重视,他们说,其实,学校教育也在进步。关注孩子个性差异,试着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志辉教授表示,“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模式的出现有着特别的背景,在中国当下社会背景下,仍显得遥远。“‘在家上学’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一些拥有较好经济实力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中产阶级家庭,由于认清了学校教育的程序化、机械化等弊端,同时出于宗教、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再将孩子送入学校,从而选择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方式。”
赵志辉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中国也有一些有教育理想的父母不愿意接受现实,于是选择了自己教育孩子。这些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不少家长为此还做出了很大牺牲。有些家长放弃了工作和爱好,投入很大精力教育孩子,同时也会承担较多的社会压力,面对这一新的教育议题,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许多教育改革措施,但仍无法找到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谈到“在家上学”在中国落地,赵志辉说,这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教育方式,与学校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在目前中国特色的中考、高考人才选拔体制下,“在家上学”不符合国情,在当前很难得到普及,其效果还没有得到确切的验证。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对此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首先提到了“家长”的缺位使得“在家上学”很容易成为一种空中楼阁。“徐雪金他有这样的条件不代表中国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条件,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还在为生活打拼。”方青说,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很多是基于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或者回避。“现行教育是有弊端,对孩子的个性差异、性别差异、身心发展特征差异有所忽视,家长们无奈,所以选择了回避。”
她同时也说,孩子是否喜欢在家上学仍有待商榷。一味地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可能并不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作为教育者,我有这样的担忧:孩子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吗?这种隔绝式学习有何弊利?这样的方式利于孩子的成长,利于孩子习得同伴间的交往技能吗?”方青说,人是群居“动物”,都有归属需要;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国是“人情社会”,在家上学,对人的自身“人情关系”而言,显然是有损失的———这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担忧的问题。当然,“在家上学”提倡的对孩子的尊重,是值得借鉴的。“我们学校现在正推广小班化教育,引导每位老师转变理念,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尊重每一个孩子,应该说,传统教育并没有踯躅不前,它也在进步。”
徐雪金提出的“在家上学”模式,是对现行传统学校教育理念的一种冲击,这应该引起传统教育者的反思。他说,中国的学校俨然已有了“人力资源生产机器”的模型,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并不利于孩子们自我天性的发展。“在家上学”就是让孩子们离开这个“工厂”,在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思考,成为一个人格健康、有能力的积极面对生活的人。或许,他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并不全部适合当下的社会,也很难普及到每个家庭,但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否也能开始觉醒,有所改变呢?但愿尊重孩子能从今天开始。据金华晚报 记者 陈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