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介绍人说他缺点是“给别人提意见太大胆”。本报记者竺军伟摄
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
10月22日,嘉兴市知名红色收藏人“小宁波”在翻阅自己的藏品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份写于1949年8月15日的入党志愿书。
申请人姓张,是一名普通战士,在杭州填写了这份申请。
这份志愿书,到底是怎么保留下来的?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故事?
申请人年仅18岁 已当了两年兵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小宁波”,看到了这份特殊的入党志愿书。
志愿书共12页,纸张稍显粗糙,已经泛黄,还有明显的水渍,不过字迹仍然很清晰。
封面上方是一面鲜红的党旗,党旗右下角写有“中共”两字。
其下分别是部别、职别、姓名三栏以及年月和地点等信息。
上面显示,申请人张某当时是一名普通战士,于1949年8月15日填写了这份申请,地点为杭州。
志愿书的内页,第二页是志愿书填写说明及入党流程,从第三页起,直至第五页,都是申请人的基本材料及相关经历。
资料显示,他是山东人,7岁入学,9岁成了一名佃户。
16岁那年,他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
1948年8月,解放军解放济南时,他起义并加入解放军队伍,入了某师警卫连。
填写这份申请书时,张某年仅18岁,已参加过一此战斗,并荣获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一次。
此外,资料中还说,他当时的文化程度是两年,家中有父母、妹妹和妻子,家庭成份为贫民。
有意思的是,两位入党介绍人对他的评价中,都认为最大的缺点是“给别人提意见太大胆”,
在党小组的考核中,他的缺点也同样被概括为“给别人提意见太大胆”。
可以想见,张某当时是一个说话很直的人,可能有时还会让人下不来台。
志愿书申请人身份 正在核实
“小宁波”说,志愿书是他在1980年左右从一名初中生那里用邮票换来的。当时在嘉兴市邮局对面,曾驻有浙江省军分区的部队,那名初中生是军属。
或许,申请人张某就是那名初中生的长辈。
然而,时代变迁,部队早已撤离,很难寻到踪迹。
让人感兴趣的是,根据规定,为保密需要,新中国建国前共产党员的入党志愿书大多销毁,这份志愿书到底是怎么保留下来的?
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可以肯定的是,这份入党志愿书,极具历史价值。
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说,这是第一次发现杭州解放后建国前的入党志愿书,填补了杭州党史中的一个空白。
近段时间,杭州正在筹建一个党史研究博物馆,拟向全省征集我省建国前的杭州红色史料。
“小宁波”说,杭州党史研究博物馆建成后,他愿意将志愿书无偿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