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德和妻子郭忠华(中)正在义博会上采购饰品。
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
义博会开幕之际,温州商会副会长龚于能搭乘飞机从广州回义乌。看看周围的乘客,他发了条微博感叹:飞机上的老外占了90%。
这些老外,估计都是奔着义博会去的。义博会在2002年后越来越国际化,不少外国人慕义乌小商品之名,不远万里来到义乌。德国商人奔德就是这一波来义乌的商人之一。
奔德和义乌打交道已经十多年了,这个高大魁梧、表情严肃的德国商人见证了义博会的国际化进程,也看着义乌小商品的质量越来越好。
失意的德国老板,后悔太迟来义乌
年逾六十的奔德有一个中国妻子——东阳人郭忠华。
说起自己的德国老公,郭忠华说:“他的经历很坎坷,来义乌也是机缘巧合。”
奔德的人生大起大落。他曾经在一家德国著名汽车公司担任总经理,虽然身居要职,业绩不错,但他始终想着自己开公司当老板。
40岁时,他毅然辞职,开了自己的百货公司,销售的日用品不少来自中国。顶峰时期,奔德在德国开办了23家百货连锁店。
奔德听代理商说过,他的百货公司卖的不少中国商品都来自义乌。对于这个异国小城,奔德很感兴趣,多次和代理商提出想亲自去义乌看看。但代理商不太情愿,推说义乌很偏远,交通不方便,城市又小又脏,使奔德一次次打消了去义乌的念头。
由于种种原因,奔德的生意做得并不如意,后来连锁店一家家倒闭了。在事业低谷时,奔德想到了去心仪已久的义乌看看。
2000年初,奔德终于来到了义乌。站在这块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他后悔来得太迟了。同样的货,在义乌市场直接购进,要比从代理商那进货便宜好几倍。
下了30万元项链订单,没想到全部镍超标
第一次到义乌,奔德看到了新的商机。他果断决定在上海开一家贸易公司,负责采购义乌市场上的商品。2002年5月,他干脆决定定居义乌开创事业。也就是这个时候,奔德认识了妻子郭忠华,两人一起打拼。
然而,生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
虽然办事处设在义乌,但是前几年,奔德和郭忠华总是喜欢往外跑,到广州、青岛和香港等地的博览会订货,因为那里商品的质量和设计感都比义乌好。
当时,义乌商人并没把商品质量当一回事。他失望地发现,义乌的商品大多不符合出口欧洲的标准。
“展会规模很小,而且产品大多质量差。”谈起前几届义博会的印象,这位德国商人直言不讳。“我要和供货商反复强调用好的材料,不然要返工。”
在展会上,奔德看中了一串项链,订了30多万元的货。但是等货送上门后,他们一检测,发现项链的电镀材料中镍是超标的,而出口欧洲的产品都要求无铅无镍。
奔德无奈退了货。“我都替他感到难过,但没有办法,所有货物全部退还给他。”至今,郭忠华还记得那位义乌老板一脸沮丧的神情。
2006年,夫妇俩曾经订购过3万件粉色和白色皮包,结果厂商把不同颜色皮包的背带弄错了。奔德当时非常恼火,义乌商人也很恼火。
“义乌在适应全球化的商品市场,我们也在适应义乌这个大基地。”奔德说,的确出现过多种多样的问题,但双方却知道已经离不开彼此了。
义乌产品质量已经越来越好,我现在专盯义博会
10月22日下午,奔德和郭忠华参加了第17届义博会。对他们来说,参加义博会已经成为每年的固定项目。
“虽然天天泡在义乌市场里,但是好的产品还是要到这里来看看,有时候会有新发现。”郭忠华说。
现在,她和奔德已经在义乌购房,公司办事处在江东,离义博会场馆只有几百米的距离。
奔德的公司主要采购手链、项链、耳环等饰品,同时也附带采购一些皮带、围巾,以空运方式发送到德国,客户大多是当地的各大超市。
这次逛展自然也把重点放在了饰品区域。郭忠华在一家饰品参展商处看中了一对仿珍珠的耳环,她习惯性地把饰品试戴在身上,她说自己的体质敏感,如果她戴了不过敏,产品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环保没有问题吧?”郭忠华边戴边问。
义乌饰品厂商黄巧珍自信满满地说:“所有产品都符合出口欧洲的标准,如果质检出现问题,由厂家负责。”
一直不苟言笑的奔德露出少有的微笑。
改变总在悄然进行。像奔德一样的外商对于商品的严格要求,促使义乌不少厂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这一点在义博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我常对客商说,第一次你和我做生意你可能觉得亏了,第二次还会觉得亏,但是第三次你就会赚了。”奔德说。
“现在在义乌市场上订购的产品,质量基本能符合欧洲国家的要求。”奔德说,和义乌厂家交流沟通也比从前畅通很多,无论质量还是设计都能够符合他的要求。现在,他已经很少去其他展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