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
瑞安市马屿镇顺泰办事处位于瑞安中西部山区,是个欠发达之地。外界认识“顺泰”,更多的是因为它的那张金名片——毛芋之乡。多少年来多少代人固守着这份产业,耕作不息。直到几年前,邻近乡镇高收益的番茄让部分村民自觉转变,放弃了祖祖辈辈耕种的毛芋,种起了番茄。
他们欣喜发现,这种转型让收入成倍增长。但也有不少村民心存隐忧:番茄种植风险高,万一种植不慎,就会血本无归。
转变,还是固守?这是一道摆在农民面前的选择题。
一些农户选择折中
昨天上午,我们骑车经过顺泰建新村。两侧田地里,搭着一个个两人多高的拱形大棚,上面覆盖着塑料薄膜。
田边停车,我们钻进一间大棚。“以前只种芋头,两年前开始改种番茄。”眼前的农户名叫张仁杰,年近六旬,他种植了三亩番茄。老人笑道,当时他见隔壁田头那家农户种的番茄收入很不错,于是也试着播种。第一次种植缺乏经验,但一亩地一年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和种毛芋每年一两千元的收入相比,张仁杰还是尝到了甜头。
“我还有一亩地,仍种着毛芋。”张仁杰称,家人劝他也改种番茄,但他犹豫了,他说:“种番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万一得病虫害,就会成片死去,血本无归了。”那一亩毛芋地,事实上是张仁杰留给自己的后路,在这道选择题上,他选择了折中。农户池金林也抱有相同想法,种植了四五亩的番茄,留了两亩毛芋地。
不少农户“固守”当初
顺泰毛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志寅做了一番粗略统计:顺泰毛芋面积最多时达到1500多亩,如今还剩1000来亩。有500多亩地,村民种起了番茄。林志寅记不清这番转变是从哪年出现的苗头,但他觉得是马屿镇上其他办事处种植番茄获得的效益,引来村民的效仿。
对于仍有农户固守着那1000多亩的毛芋地,顺泰办事处主任周挺亮称这些农户的保守心理可以理解,他们对此并不鼓励也不反对,尊重农民自发意愿。“番茄种植确实存在技术难度,我们前段时间刚请专家来对农户进行培训。”面对转型,周挺亮说,他们会尽量解决农户的需求。
据了解,番茄种植除了技术难度大,前期投入也不小,光是搭大棚,一亩地就得投入一万元。相比几乎不花钱的毛芋种子,番茄种子的成本也不低,平均每颗种子得花3角钱。
“转型”带动致富
“种植毛芋是粗放式管理,不需要太多投入和技术,收入不多,但也没有什么负担。”在林志寅看来,这是那些村民坚守着1000亩毛芋地不愿改变的心理。
但林志寅在五六年前就放开了手脚,只选择了“转变”。“我现在一分地的毛芋也没种,只种番茄、草莓和瓯柑。”像林志寅这样思维超前的村民不在少数。2006年,林志寅还办起了“谷歌”农家乐,每年有2万多名游客会来这里亲子游,到番茄地里进行采摘等。至今,游客带来的农产品销售有160万元,帮助当地农民增收100多万元。
不仅如此,林志寅在做完这道选择题外,还尝试了一道附加题,他现在正努力经营自己的精品园,期望除番茄外,能再培育出其他高回报的经济作物,身体力行,带动农户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