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大二美眉
爱话剧
浙江传媒学院电视编导专业的大二学生王晶是个戏剧谜,采访她的那个周末,她忙着要赶到上海看孟京辉的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话剧能让我的人生更充实。”女孩说。
上大学后,她加入了学校的话剧社
高二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险些让漂亮可爱的女孩王晶丧命。劫后余生,她休学一年,到北京养病,就是这期间,她迷上了音乐和话剧。
“在北京,我到处赶场子看话剧。”回忆起那段时光,王晶感觉很美好。那时,王晶找遍了北京各地的小剧场、LOFT和露天剧场。寒冬里,剧场没有暖气,观众们的呼吸里都是白气,而演员们在舞台上,衣衫单薄,有的甚至光着膀子,那种气氛让她觉得:“无论演员还是观众,大家都是从骨子里热衷和向往话剧的。”
再后来,王晶还专程去广州和上海看话剧。孟京辉的《柔软》,在广州和杭州各演过一场,她两场都去看了,两场都哭了。
去年考进浙江传媒学院后,学电视编导专业的她,又第一时间加入了学校里的两大专业戏剧社之一“E代天骄”话剧社。说到话剧社,王晶充满了自豪:“我们话剧社到今年已经有10年历史了,2008年还被评为省级优秀社团。”
“我们的剧团很专业”,王晶说,“我们社员就有120多个,编导、策划、表演、技术、记实、宣传、外联……每个环节都有很精细的分工。”话剧社一年只排演两部戏,每学期专攻一部。大学一年级,她成功担任下半学期一部先锋话剧的女主角,并晋升为话剧社的副社长。
那回谢幕,所有的社员都哭了
王晶担任女一号的话剧叫《寻找理想主义花朵》。这是一部先锋话剧,讲述五个刚毕业的普通青年为了自己的理想,从找寻,到迷茫,到逐渐坚定的过程。
课余时间参加话剧社,排演话剧,王晶认为自己的收获更多是精神层面的。《我的天台是舞台》、《如果我不是我》,以及《寻找理想主义花
朵》,这两年,剧社排演的都是“青春与社会现实”冲突的题材。“都是对‘我们的出路与曾经的梦想’的思考,这些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
在话剧社工作,对自己也是个历练。每次排演,都要占用一两个月的课余时间和周末休息时间,“韧性和意志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一部话剧的顺利诞生,更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从前期的台本、版权、演员、许可、场地、服装、道具、资金到排演期间,演员的课余时间、身体、情绪,甚至是吃喝拉撒;再到演出前准备海报、小礼物、抽奖环节;演出结束后制作DV、卡片赠送观众等。“所有这些都要亲力亲为。正是经历了这些,自己也变得更加厚重起来。”
今年5月,《寻找理想主义花朵》全校公演,获得了极大成功。至今走在路上,还有同学会认出她,叫她剧中的名字“小艺”。王晶和同学们排演话剧,学会了彼此包容、团队合作,交到了好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感动。在《花朵》谢幕时,我们所有社员男男女女都抱头痛哭。那是感动的泪水,更是成长的泪水。”
爱上话剧,她的人生更充实了
王晶爱话剧、音乐,也爱看书。她觉得,好的话剧、好的音乐,和好的书一样,通过舞台、旋律和文字,能深入到心灵中去,并延展到人生里。
与王晶聊天,很难相信眼前这个外表时尚、兴趣广泛的美女,是一个年仅19岁的大二学生。她的与众不同,还在于她能很客观地审视90后:社会给我们90后扣了一个很“高调”的帽子,而其实,炫富、非主流,只是部分人的极端表现。。90后的父母都是六七十年代人,他们处于变革的年代中,自己没有得到的,就想子女得到,过多的溺爱,导致部分人走向了极端。
王晶想对她的同龄人说,年轻人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撑点,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她说:“成长中一定要多看书,多学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王晶自己就很爱读书,余秋雨、梁文道、陈丹青——“读他们的书,能让自己的心灵沉静下来。”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