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人群
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
昨天21点40分,崔健用一个惊世骇俗的和弦提醒我们,音乐就是日常使用的器具。随着这个摇滚老炮与台上11个杭州姑娘热情熊抱,本届西湖国际音乐节,也以一种逍遥、清澈、圆融的姿态宣告结束。
一个音乐节能告诉我们什么?
两天16个小时,音乐从未在太子湾的空气里“请假”。
西安的披萨店老板,带着三胞胎儿子“打飞的”来,只为听一次现场版的《一无所有》。
看完盲童们弹吉他,葡萄牙留学生里卡多伸出一根手指:“我决定在杭州多呆一年,教他们!”
因为抵挡不住杭州女孩挑逗的“耶”,卢广仲首次破例在音乐节上返场。
……
现在看起来,一篇叙事式或评论式的新闻稿,根本无力铺成或总结两天音乐节的镜像。上台、下台,牛叉的音乐人轮了一拨又一拨,可在真正随性、放松、投入的参与者面前,纷纷都退居成了背景。
在太子湾,音乐为所有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你可以随时在白天或夜晚赎回自己。正如那个永远在人群上方传递的巨大气球,在这个特定的、以音乐为构架的社会空间里,音乐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有力的“社交道具”。
民谣歌手朱七说,这可能是杭州有史以来最火的一场音乐节。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里看不到恭维或夸大。
两天来,共有两万人次涌进音乐节现场。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因着不同的冲动,把自己周末的8小时“押注”在这方青山绿水间,也使得太子湾成了含金量最大、故事最密集的地方。
除了“雨神”打退堂鼓,音乐节这种文化形式在杭州的生发和膨胀,也愈来愈像一个打开的阀门。年轻人们排着队进入音乐节这条流水线,那根传输带,是以急行军速度变迁的娱乐观念,也是这座城市不断扩张的文化包容度。
去年,美国《音乐分享》杂志的记者写下报道:“中国人正开始真正拥有音乐节,文化意志和智识,越来越主宰大众的文化选择。”
简单来说,来到西湖国际音乐节的每个人,无关他们的社会阅历和财富积累。只要有一点,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想在某个时段里活得惊涛骇浪,活得无滞无碍。这个时间段里,有音乐、理想和美女,可以让你放下沉重的铠甲,发现那个渴望自由的自己。
对于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对于奉音乐为生活圭臬的观众来说,音乐节在这个国度的“革命”,正在渐变成一种日常的审美。它的受益者不再是少数老炮和愤青,而是每一个能感受和领悟它价值的普通人。
在震耳欲聋的后台,来自西班牙的La Pegatina的风琴手Axel惬意地靠在音箱上:“这里简直就是另一个格拉斯顿伯里(欧洲著名音乐节)!”感谢Axel的比喻,但西湖音乐节是独一无二的,从来不是、将来也不会是谁的“翻版”。
因为,音乐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面朝西湖,不如,我们明年接着玩。
关于音乐节,他们这么说
观众很兴奋
徐乃立工作:设计年龄:27岁
往年音乐节基本上都来,个人感觉今年的音乐节氛围比往年好,个性的乐队多起来了。
王婧学生:汉语言文学年龄:21岁
在依山傍水的太子湾,拿块布往地上一摊,啤酒花生米,悠闲自在,听累了还可以仰望星空,跟台上的人一起吼。
微博很热闹
@19楼机长:场间休息,前排一姑娘一边开始摸索着坐下,一边嘟囔着“这里有个包”。妹子,你坐在我脚面上呢。
@yobotsui:崔健崔健崔健!!!摇滚,走起来,长征路上我们好好说话!今晚不想睡觉,陪着各位假行僧。
@乡猪的香猴:那个在签名的背朝我的就是田原噢!!!握到手了噢!!!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