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0月30日讯 拱墅区通益路吉如小区,棕黄色的崭新楼房,挺拔翠绿的樟树点缀其间。一大早,居民沈水泉来这里看新房。“今天看了三种不同户型的房子,每套都是带窗户的全明结构,小区绿化也好,和原先村里破旧的房子没法比。”下个月底,在外拆迁过渡两年多的沈师傅一家就要领到新房钥匙,包括沈师傅在内的原吉如村35户村民都将迁回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严把质量关、品质关,建设百姓“满意农居安置房”。拱墅区农居安置房建设管理中心主任邵建国说,农居安置房方面,拱墅区一直坚持规划选址百姓说了算,建设过程百姓参与监督,最终交给百姓一套满意的房子。2008年至今,拱墅区开工农居安置房278.5万平方米,竣工约106万平方米,回迁安置住户近2100户。今年,已累计开工约82万平方米,竣工近79万平方米,开、竣工总量居杭州主城区首位。
建设让百姓满意的农民安置房,首先从村民自主选址安置房地块开始。
从自己家阳台远眺即将结顶的银泰商业综合体,阮家桥社区张师傅很满足。2006年,阮家桥村因城市化整体拆村建居,在规划东、西两个地块中,村民一开始选定阮家桥村东地块建设安置房。就在新安置房即将开工时,传来银泰集团签约入驻这一地块的消息,大部分村民因此改变了想法,提出把安置房替换到更靠近银泰的西地块。拱墅区农居建管中心得到消息后,马上重新开始地块更换手续,最终在村民“中意”的西地块开工建房,“原来的东地块离银泰大概500米左右,现在从我家过去不到200米,更方便。”
拱墅区在农居安置房建设中出台了设计方必须拿出三种以上户型,通过公示供村民选择,住宅一楼设计架空层居民活动中心等硬性规定,保证前期规划设计让村民满意。
建设过程百姓参与监督,严把质量关是拱墅区农居安置房的又一大亮点。
一台相机、一把卷尺、一辆自行车,是瓜山社区村民魏家友的“标配”。作为正在施工建设的瓜山农民安置房项目的村民监督队员,魏家友现在每天都带着这些“标配”在工地里忙碌:参加施工单位每星期一次的例会、代建单位每月一次的例会;旁观监理单位现场取样检查,看到不合格的做法就用相机拍下来反映给相关单位……魏师傅样样不落下,“村民把监督的任务交给我,我就有责任当好监督员。”
除此之外,拱墅区要求每一个农居安置房工地的监理公司,对打桩、混凝土搅拌、楼板浇灌等各个施工环节,工地监理员必须进行摄录,并对影像资料存档,加强对安置房建设质量的把关。
农居安置房在后期配套建设上一样不落后。去年年底,拱墅区政府出台了《拱墅区进一步规范拆迁安置房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农居安置房建设的日照、采光、通风、电梯、公用面积、绿地面积等作了详细规定,力求品质上与商品房看齐,其中安置房小区绿地成本从原来的每平方米40元提高到每平方米300元。新安置小区幼儿园、小学建设与住宅同时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