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2日讯
“欧洲客人真少,中东南非的订单倒是多了许多。”身边胸前挂着“广交会参展商”牌子的年轻业务员对着另一年轻人说。“大单不敢接,小单子不过瘾啊。”参展商在一旁感叹。
这几日,从布展、备货到选样品,来自浙江的纺织、鞋类、办公、箱包等行业的企业忙碌地为来年新一轮的订单备战。一方面,成本上升,用工难,汇率波动,另一方面,“欧洲寒流”牵制着外贸企业的生存市场空间,今年的浙江外贸商如何应对市场优势的转变?又会否迎来新一轮的春天?
采购商要求更严,外贸商提价
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秉学说,近几年外贸市场正悄然变化,老外采购商越来越精明,要求也更严苛,业务员经受多重考验。“比如一件衣服在交货时,采购商都要求检测成分,各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这个标准一年比一年细致,检测项目一年比一年多,原本一个业务员能够完成的工作现在至少需要五个人。”
“采购商对中国越来越了解,很多大公司在中国设办事处,由中国人来采购。”来自温州的一家服装公司的老板向记者感叹,受世界金融不景气的影响,“原本很守信的欧洲客人,现在也学会拖欠货款了,这原本不是他们的性格,现在却更爱压价,询价多下单少。”
采购商要求更严苛了,但他们也感受到产品普遍提价了。“我来广交会这是第11届了,但今年明显感觉价格提升。”来自挪威的琳娜女士告诉记者,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正逐渐减弱,不过好在广交会吸引力依然不减,“每年都有惊喜,这里的每一种商品我都感兴趣,已经签下了好几份订单!”
“今年我的产品价格普遍提了5%-8%。”宁波甬凌轻工实业的林怡告诉记者,公司产品冲浪板、滑雪板等属于石油产品,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各方面成本上升,提价是无奈之举,“基本都出口巴西和北美,客人也不得不接受。”林怡说,四年间她的感受是从量少利润高到现在的量多利润少,“总量规模还在扩大,只是赚同样的钱,需要付出更多。”
从单向出口到全球采购再出口
经过一个半小时激烈的谈判,小吴刚刚签下了国际时尚品牌ZARA的4万件上衣订单。来自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小吴告诉记者,外贸形势乐观与否,“关键看用什么办法应对”。
“目前,浙江的纺织工人用工成本已涨到3000元以上,而印度平均只有800元。一些需要手工制作的辅料,我就运到印度加工,再运回浙江工厂加工成成品。”指着几片由几百颗钉珠组成的装饰面料,小吴算了算,“像这样的辅料,国内生产原本要150元人民币的成本,在印度大约只要10美元,节约了一半。”
小吴认为,要在全球化的外贸市场中赢得优势,必须有全球的整合能力,“现在市场在变化,要寻找低成本的加工优势不得不转战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今年我已经做了2000多万美元的鞋子出口。”看到记者有些吃惊,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业务员面露淡定,“到9月份,光鞋子就已经突破4000万美元出口额,今年肯定又要创新高。”
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卢英表示,服务如何更专业,怎样帮客户解决一系列的要求,现在的采购商也越来越看重。
“一件衣服,大企业也许有自己的设计稿,我们代加工,但小企业缺乏设计,如果外贸公司有这个设计能力,就显得更有竞争力。”卢英说,要在全球外贸的夹缝中杀出一条大道来,需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现在公司逐渐配备专业设计师来应对这一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