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
教育是爱而绝不是歧视
编完此稿心潮难平。前几天,陕西、内蒙古、江苏等地发生的“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事件,成为舆论热点:我们的教育怎么啦?为什么这些损害学生人格、扭曲教育本质的荒唐事件一再发生?
虽然发生在慈溪的这起“脱裤跑步”事件是一个个案,或许只是一个年轻教师不得当的一次过失,但是,我们在原谅这位老师的同时,必须举一反三,总结教训:教育的本质是爱,德育为先,育人必须摆在教育的首位。畸形的功利教育观给孩子们带来的只会是难以抚平的伤痛,孩子的人格尊严和道德养成需要社会、教师和家长给予更多的爱心。虽然有时采用适度的挫折教育方法是必要的,但教育绝不是变相的体罚或居高临下的歧视。否则,不仅是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损害,而且是对他们心灵的损害。
宁波晚报刊发此稿,并不是对当事学校和教师施加舆论压力,而是希望全社会都来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决不是成绩单和升学率,如果不纠正教育评价的偏失,同样的错误还会发生。而这样的评价偏失,不仅来自学校、教育部门,也来自家长、社会。如果我们关怀每一个孩子的平等、尊严、快乐,我们还会把孩子分成差生、优等生吗?我们还会歧视所谓的“差生”甚至在体罚他们后还冤屈地自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吗?只有端正成人的价值导向,我们才有资格教育孩子,才会懂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