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杭州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校长叶翠微面向全体高一家长开了一堂讲座,主题是《教育:一人一世界》。
上周,杭二中的期中考试刚过,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来了五六百位家长。有家长7点不到进校园,看孩子早自习。高一全天课程,家长可以任意听。下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图书馆,接受家长咨询。
之后,叶翠微校长做讲座。讲座过程中,他播放了一个美国短片《Did you know?》(你知道吗)。(以下除短片内容,都是叶校长讲话实录)
毕业后投入目前根本不存在的工作
开始,先请大家看一个短片《Did you know?》,这是2006年,美国一所普通公立高中的老师和学生做的暑期调查,在美国引起很大轰动。
片中说——
你知道吗?量变有时真的会带来质变。
你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倍速爆炸成长的时代。每个月google必须处理27亿次搜索请求,在google诞生前的时代,人们到底向谁问这些问题?我们每天发送的手机短信数量已经超过了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今天,英文单词大概有54万个,是莎士比亚诞生时的5倍。
新的科学知识大约每两年就多出一倍,对正要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前两年学的知识,三年级的时候就统统过时了。
美国前教育部长Richard Riley(理查德·雷利)认为,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工作在2004年根本不存在。我们必须教会现在的学生毕业后投入目前根本不存在的工作,使用还没发明出来的科技,解决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
短片的制作者在审视21世纪教育,究竟给人提出什么挑战。我们应该得到信息:当下,我们的孩子正面临我们不再熟悉的世界。
人是否在成长
要看是不是健康,有兴趣,会创造
教育规则在变,上世纪80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90年代,只要能读大学,肯定有铁饭碗。现在教育有了多元选择,孩子要选择美国大学时,不需要高考成绩,而被要求考托福、SAT,申请英联邦国家时,要考雅思。
教育标准在变,现在审视人的成长与否,有这样的价值观:一,你的身体健不健康;二,你的兴趣,有没有对未知世界心动的情绪反应,把兴趣甚至作为志向、职业;三,创造,是否有自己的见解、感悟和观点。
世界变了,家长会感觉到茫然:教育有那么多的机会,但什么学校才是适合孩子的。
20岁到70岁都保持生命活力,这就是教育的原则
今天早上,我到校7:05,但有家长来得更早。来的时候,家长基本上都是春风拂面,但和老师接触,了解到期中考试成绩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家长叹气说:在初中很牛的,不是第二就是第一,至少第二,怎么到二中却垫底。这里有个对孩子怎么看的问题,我认为成长比成绩重要。成长包括几方面。
一是学业。学业不是只看分数、成绩,这些只是给孩子、老师的一把尺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没看到的问题: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暴露,暴露后怎么解决,怎么面对更多新问题。
二是道德。考试后,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但他体现一种担当:两个月学习下来,我发现初中学习方式和高中不同,成绩不理想,我愿意面对。这么反思,就是个有担待、有道德感的孩子。
三是身心发展。没有身心健康发展,再好的成绩就是沙漠上的高楼,一夜会归零。河北有所很好的中学,每年清华北大上线人数占河北省的2/3,但接连两个孩子跳楼自杀。而且学校女教师成家后很难生育,因为在精神高压下,内分泌系统失调。一般在离开学校三年后,才能做母亲。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孩子成绩好,能好到哪里,能走多远?
孩子是人,需要20岁到70岁都保持生命活力,这就是教育的原则,成长比成功重要,人比分数重要。
70岁奶奶一个月学会发短信
这就是学习型家庭
我们面对不再熟悉的世界,但孩子正在面对的,是他们越来越占优势的世界。数据平台上,孩子们如鱼得水。对外来文化很包容,有民主意识,对工具表达精确、完整。
这个世界里,独木无法成林,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有团队。前段时间诺贝尔奖颁布,比如物理、化学,都不是颁给一个人,而是颁给一个团队。合作创造生机。这些是有策略的,大家可以记下。
共同学习。我曾有个学生,每次考试领先第二名20多分,现在斯坦福大学读书。当年他从台州考到二中,奶奶特别想他,不断打电话,他告诉奶奶:“我学习紧张,学校里不允许老打电话,你真想和我联系,能不能发短消息?”奶奶70岁了,听了这句话,一个月学会发短信,和孙子聊天。这就是学习型家庭,共同迎接挑战。
共同分享。还有个学生是北大数学系第一名,现进了麻省理工大学。他的家庭很有意思,妈妈是办公室主任,性格外向,总把外面遇到值得分享的事情说出来;爸爸是研究所研究员,做学问慢条斯理,喜欢把做课题中感悟最深的东西,说给儿子听。孩子就在这种分享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会把自己得意的解题方式、学习资料等和同学分享,被大家认可。
共同创造。孩子有高成长性,需要家长给孩子营造宽松自然的环境。今年浙江省文科第一名王子君同学,她的爸妈大气、包容。高考前三天,女儿给父母写信,说了三点:平时吃什么,高考三天就吃什么;每一门考试结束,不要向我打听考得怎么样;爸爸送我去考场的路上,过斑马线要注意行人。高考前三天还能想这些,所以走进考场时很淡定。
这个世界太精彩,孩子越来越占优势,教育世界里,你我他都要彼此适应彼此支撑包容,才能使孩子走向成功。
据都市快报 记者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