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
“一个教育局长,可以很小,如果他什么事都不做;也可以很大,如果他大胆创新进行改革。我们需要多一些胆子大一点的局长,为我们破解教育难题。”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新,在刚刚闭幕的杭州上城区名师名校长论坛上呼唤“大胆”局长。来自全国的近百名教育局长,参与了论坛讨论。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难题,一些被认为“胆子大”的教育局长的做法,得到了肯定。
破解不平衡,优秀教师要到弱校任教
看看身边,还没到新生报名的时节,家长就开始琢磨替孩子择校了。为了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家长动用各种关系,说尽好话,陪足笑脸。
如果家门口就有一所满意的学校,那该多好啊。家长不用为接送奔波,孩子可以每天多睡一两个小时。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教育局局长唐国均做的就是这样的理想化教育,他分三步走:
先向假民办“开刀”,变民办为公办。
所谓假民办学校,就是“改制”学校。在两年时间里,唐国均把5所民办改制学校全部回归公办,学生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并解决、保障学校建设、装备、公用、贫困生补助等各类经费,实行城乡教师同等待遇。
接下来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撤并薄弱学校,让“名校”有所作为。农村教师到优质学校听课培训,名校派出管理人员和优秀教师充实薄弱学校。
最后一招,让各校教师合理流动。
唐国均说,今年县城有三所小学共有101名教师进行了流动,流动率30%以上。这样的流动,让各校间的师资更加均衡。
小学评价体系,要有“专职裁判”
小学每次考试都是优,但经过民办初中一测试,有差距了。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小学里学得很好呀,为什么到了初中就不行了?
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小学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打个比方,小学里的教研员要开展教研活动,他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要通过各种考试来检验。为了让这个结果看起来好一点,教研员会把考卷出得简单一点,让学生考得好一点。
这个现象是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局长蒋莉说的,对此上城区于2009年推出“管办助评”区域教育发展新体系,其中“评”就是应对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上城区把教学评价,从业务部门中分离出来,让教育学院评价部与督导室整合,成立上城区教育督导与评价中心。独立的评价机构,避免了原来“教练员”与“裁判员”一身兼的现象。
破解读书苦,提升学生幸福指数
很多家长说,现在孩子读书不快乐。有一位校长感言:“每天早上站在校门口值班,一年级学生是高高兴兴来,五六年级学生是背着大书包苦着脸,让人心痛。”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读书的幸福感越来越少了?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局长贾炜说,现行教育评价“指挥棒”导向明显,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考多难就教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们是逼着孩子去学校,这样的学习是痛苦的。”
贾炜说,他们现在推出“三个指数”,其中有一个是“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在这个指数中,学生校园生活有多个维度,包括学业安排、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课外课间活动、校园环境、个人感受等方面。通过测评,将与“幸福”相关的因素排列出来,对不利于孩子的,进行改善,逐步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