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3日讯
11月19日,又一个周末的早晨,朴圭贞早早来到了嘉兴美术馆二楼的小画室,熟练地开始铺纸、洗笔、沾墨、蘸水、下笔……一株兰花便跃然纸上,尽管笔触有点生涩,但无造作之气的线条,倒确有几分中国画的神韵。
大约在两个月前,一个画展让来自韩国的妇女朴圭贞第一次走进了嘉兴美术馆,从此她便与中国画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这里能不能学中国画?”当时她直接冲到了馆长张觉民的办公室,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表达了自己真诚的愿望。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张觉民得知,在嘉兴,像她一样想学中国画的韩国妇女还有很多,因为嘉兴的韩资企业众多,她们随家人来到嘉兴后,日复一日的生活让她们开始了解这座城市,也逐渐爱上了中国的文化。
“我们有义务为这块土地上想学艺术的人服务。”是为热情所感,亦是责任使然,多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张觉民当下便决定,每个周末免费为她们开设培训班。到如今,这个由10名韩国妇女组成、名为“周末中国画——在嘉兴的韩国籍友人中国画辅导班”已经上了七节课。
“班里有两位学员的汉语讲得不错,教学过程中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基本都靠她们来帮我翻译。”负责给韩国妇女授课的美术馆专职画家仲中晓说,之所以从画兰花而不是单纯的线条开始教起,是想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让她们在兰、竹、瓜、果的绘画中,把握中国画中长线条和短线条、点和面等基本技法。他还专门设计了阶段性的课程,循序渐进地带她们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笔墨纸砚,到梅兰竹菊,不论是作画的工具,还是作画的对象,无不积淀着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张觉民说:“从技法到内涵,这是与中国文化‘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我们不仅要让她们知道中国的文化,更要让她们读懂其中的寓意,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播。”
“自从我学了中国画,周围的朋友都很好奇,经常会来我家里看我作画。我老公也很支持我,如果孩子愿意,我们也很想让他学。”来自韩国的赵爱兰女士已经在嘉兴生活了三年,一个多月来学中国画的经历,让她的生活充实了许多,而中国画也成了她茶余饭后、朋友小聚时的热门话题。
“既然我们千方百计想把自己的文化‘送出去’,那么没有理由忽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外国人。”在张觉民看来,信息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但水墨精神的这种民间传递方式不容小觑,因为它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其影响将更加深远。嘉兴日报 见习记者 薛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