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
前段时间,奢侈品牌爱马仕新推的一件价值3.4万元的手工毛衣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大家看过图片之后都忍不住惊呼:“这不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妈妈们都会织的花纹吗?”一片哗然之后,“妈妈款”毛衣倒也勾起了网友的集体怀旧,这不,手织毛衣的时尚今冬又开始“回潮”了。
这些天,天气转冷,曾经大热的“温暖牌”又开始走俏海盐,会织毛衣、围巾的“织女级”阿姨们也都成了“紧缺型人才”。昨天上午,记者走访了海盐民间的一些专业和业余“织手”,发现她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档期”太满 忙到手不离针
说起家住武原街道秀水路的马卫群阿姨,认识她的人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一个画面,那就是她走到哪儿都揣着一团毛线,手中的棒针在交织间变出各种图案和花纹。马阿姨今年61岁了,退休在家,闲着没事,又有这么一门手艺,所以她给人织毛衣是纯粹帮忙的,不收钱。
记者见到马阿姨时,她正在织一件小孩的开衫毛衣,已经接近完工了。马阿姨告诉记者,从夏天开始,来找她帮忙织毛衣的“订单”就一个接着一个没停过。“大人的小孩的都有,基本上一空下来我就开始织,出去找姐妹们聊天也是捧着毛线去的。”马阿姨说,除了忙自己的事情,闲下来的时间她几乎是手不离针的,这样差不多一周能完成一件成品。
记者给马阿姨看了那件天价毛衣的图片,她一看就乐了:“图案是老早以前的款式,就是普通的8字针法,只要前四针和后四针交换顺序就行了。”
“织女”开店又教学
刘桂芬的“千千毛线店”开在南塘情园旁边,来她店里买毛线的顾客从中学生到退休阿姨,各个年龄层都有。除了卖毛线,她还要手把手地教那些连针都不会拿的顾客,直到她们学有所成。顾客们都说她是“织女下凡”。
一走进刘桂芬的店,就能看见不大的屋子里,摆满了各种毛线和成品衣服。除了在挑选毛线的顾客,店里的沙发上还坐着两个正在织毛衣的阿姨。据她们介绍,“千千毛线店”在远近都很有口碑,前来学织毛衣、围巾的人络绎不绝,大家在这里可以边织边交流经验,学学新的花样。
刘桂芬告诉记者,她的毛线店开了3年了。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2月是毛线生意的旺季,今年卖得最好的是“童装线”和全毛的毛线。“因为织毛衣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都喜欢到我店里来‘讲讲空头’。”刘桂芬说,织毛衣也是她的爱好,能把做生意和自己的爱好结合起来,她很享受现在的状态。
“大年”催生潜伏“织手”
记者在海盐县城兜了一圈,发现几乎每条街上都能觅到一两家毛线店,而且几乎家家都顾客盈门。除了这些挂招牌的,记者经过打听,发现今年这个毛衣“大年”还催生了一些潜伏着的“织手”。
秀水路9号是一家叫“万里鞋庄”的鞋店,记者经人介绍走进去后,果然看到老板娘正在织毛衣。闲聊中,记者得知,老板娘姓周,来找她织毛衣的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周阿姨在店里放了貂绒和羊绒毛线的样品色卡,顾客按照这个先挑选品种和颜色,然后周阿姨再去杭州进货。“织一件毛衣的手工费在200块钱左右,因为貂绒和羊绒的线很细,实在很耗时,也耗精神。”周阿姨说,因为要照顾店里的生意,织毛衣用的是挤出来的时间,完成一件成品几乎要花上半个月的时间,常常让她累得腰酸背疼。
就在周阿姨的隔壁,一家卖碗碟的店里,老板娘也在埋头织着毛衣。这些“民间高手”织的毛衣,针脚平整,花纹新潮,一点都不逊色于那些“名牌制造”,让人佩服不已。南湖晚报 驻海盐记者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