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5日讯
秋冬时节,在熙熙攘攘的杭州吴山广场上,一场来自德清禹越镇的“蚕丝家纺文化节”倾情上演。从即将消失的“开脸”、“坐轿”等传统结婚礼仪,到“拜天地”、“闹洞房”等融入喜庆元素的表演,现场热闹的气氛吸引了过往行人纷纷驻足。
一旁的禹越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蚕丝家纺文化节”已经举办3届,以前都是放在禹越,这次特地出门到杭城举办,一是进一步弘扬德清蚕丝家纺文化,让杭州人看到德清古老的蚕丝制作技艺,其次也为进一步扩大行业影响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搭台唱戏”。
经济富裕、人文资源丰富的德清县,一直注重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挖掘与整合。这些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在实施文化设施重心下移,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的过程中,挖掘当地乡镇特色人文资源,进行资源的自我认知,通过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结合的形式,打造乡镇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乾元镇在元宵节举办的“浙北乾龙灯会”,自恢复以来已经举办了11届,这些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随着影响越来越大,乾元镇的形象以及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目前,这个节庆活动不仅受到百姓喜爱,还成为全省民间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
据介绍,除“浙北乾龙灯会”外,目前德清11个乡镇都有了自己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如“武康欢乐市民节”、“新市蚕花庙会”、“洛舍钢琴节”、“杨墩枇杷节”、“防风文化节”、“钟管财富文化节”等。
此起彼伏的乡镇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在丰富城乡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文艺工作者带来创作不竭的动力和源泉,精品迭出成为“一乡一品”办节后新的亮点。一批自编自创的项目如舞蹈《冶陶》获文化部群星奖铜奖、小品《说难不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铜奖。《丝路之源》、《防风神韵》、《丝马灯舞》在湖笔文化节乡音乡情文艺展演中获一、二、三等奖。新创作的“德清银龙”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大型文艺晚会上,更是以晶莹剔透、恢宏气势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此外,该县还涌现出一批文体示范村和文体活跃示范户,仅经有关部门扶持发展的业余文艺队就有110支,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活动香溢城乡,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
该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乡一品”文化节不仅增强了农民的乡土情感和自豪感,也加快了文化产业阵地建设步伐。目前,德清已经逐步形成了孟郊文化园、防风文化园、洛舍钢琴产业基地、下渚湖湿地与莫干山影视摄影基地等产业阵地,带动了文化娱乐、文博旅游业、茶文化产业、影视摄影基地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4种类型的近郊乡村旅游业,也培育了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企业。湖州日报 王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