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8日讯
11月24日是感恩节,虽是洋节,但在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情结的中国人心目中,这个节日也有它值得纪念的意味。
记者近日从黄岩区妇联获悉,他们就“黄岩区未成年人感恩教育情况”专门做了一项调研。一位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重视感恩教育,和黄岩的本地特色大有关系。
“黄岩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9成以上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而东部地区数模、化工等产业发达,民工子弟很多。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民工子弟,都成为未成年人教育的重点帮扶对象,尤其是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因此连续多年,黄岩区妇联及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感恩教育。”黄岩区妇联罗女士告诉记者。
在这份历时两年的调研报告中,记者发现,认为有必要在未成年人当中开展感恩教育的人群占95.4%。感恩教育的知晓度也较高,95.6%的教师、71.2%的家长和84.2%的学生表示对感恩教育熟悉或基本了解。
尽管如此,未成年人的感恩意识还是比较缺乏的。大部分学生谈到感恩,涉及的对象多是父母、老师,很少有人谈到社会、国家、自然环境。
只有30.9%的学生在家里会经常主动地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年都会在父母的生日时向父母表达祝福的只占21.4%。平时在家里,经常会向长辈表示感谢的学生只占17.1%,仅13.8%的学生会经常对老师们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
然而,记者在感恩节里对部分中小学及大专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许多学生都能清楚地记得父母及老师对自己关爱的事例,通过书面语言表达感恩的积极性比较高。
对此,也有老师表示,中国的学生普遍较内敛,尤其是在向家人表达感情上显得比较含蓄,不习惯太直接的方式。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