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
“回家吃好点,想去哪玩就去哪玩吧……”当这句让所有病人惊惧不已的话从医生口中说出时,刚刚度过31岁生日的陈律师却非常淡定。
“3个月。几乎所有医生都这么告诉我。”他回忆说,晚期肠癌肝转移,几乎已无力回天。
幸运的是,3年过去了,陈律师依然忙碌在他热爱的岗位上。昨天,他来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定期随诊,发现一切正常,手术切除后,肿瘤没有再复发。“太谢谢您了,是您的几句话,帮助我熬过了艰难的治疗。”陈律师对救治过他的肛肠外科主任崔焌辉说。
以前身体好,是个“拼命三郎”
记者见到他,问他抗癌有什么秘诀?
陈律师考虑了3分钟说:好医生,好心态。
2008年,国庆节。陈律师感觉到了异乎寻常的疲惫,经常看着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他觉得不对劲,“我平常精力旺盛,怎么突然这么累?是不是身体哪里出了毛病?”
他立即去医院检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直肠癌,晚期,肝转移。当时医生保守估计,他只能撑3个月。
1967年出生的他,在工作岗位上是中坚分子,工作起来相当卖力,像位“拼命三郎”。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紧张繁忙,强度很大,往往要在金华和杭州两地来回奔波。通常的情况是,在金华吃完午饭就奔赴杭州处理事情,晚上再赶回金华,准备第二天的开庭。他曾经做过统计:自己忙碌的时候,接见案件的当事人;做案情分析、准备材料,往往要熬到凌晨2点钟睡觉;但因为工作关系,早上7点钟就会起床;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
而在饮食习惯上,陈律师承认自己应酬太多。“总在高档酒店,吃的是高油脂、高蛋白的山珍海味,而很少吃蔬菜、水果;因为‘有口福’,每顿都吃得很饱。”
12次艰难化疗,他坚持下来了
听到诊断,爱人当即就哭了:“他不抽烟,也极少沾酒,怎么会得这个病?”
“我的朋友们都跟我说这肯定是误诊,不可信的。但是我很淡定,我说,这是科学的诊断么,我的肿瘤标志物数值是正常人的四五百倍,怎么可能是误诊?”陈律师说。
不肯服输的他,决定向肿瘤宣战。
他找到了崔焌辉。“他是浙江省第一位肛肠外科博士,在德国留学过。最重要的是,他愿意为我拼一把。”陈律师至今还记得崔焌辉的话:“没有绝对的事情,再严重的病情,也能够医治好的”;“年轻人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
“想想自己还年轻,平时工作精力这么旺盛,怎么可能一下子倒了?这些话,让我重燃了信心。”
“虽然那个时候,我已经出现肠梗阻的症状了。”他回忆说,自己也许是浙江较早进行个性化化疗的病人之一,“先是把肠癌切了,而转移的肝癌细胞,只有依靠化疗,尽量去杀死。化疗方案一直根据病情在调整。整整做了12次化疗。”这种治疗让常人无法想象地难受,但陈律师坚持下来了。“直到再也找不到肝脏的癌细胞,我感觉化疗真的起效了。”
改变生活方式,拒绝油炸食品
“也是崔博士的鼓励,我开始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虽然开始工作,但更注重养生。”
陈律师说:现在出门应酬,他会先吃一碗红薯粥,这样酒席上就不会因为空腹饥饿而吃得太多了;饭吃八分饱;尽量饭前吃水果,尤其是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吃;每顿饭里面荤菜的比率,少于20%,多吃绿叶蔬菜、山药、土豆、红薯等;家里拒绝油炸食品和腌制食品,蔬菜一般清炒或者凉拌。
“其实,像咸菜、豆腐乳这些,不是一点都不吃,而是少吃。”他笑说:“现在11点半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