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磐安12月5日电 年关近了,磐安山区的农民有了新烦恼,“不是没钱花,是有钱花不出去了”。由于农村木工泥瓦师傅奇缺,想花钱整修房子的农民,这钱只能又捂在自己的口袋里了。
这是最近记者在磐安县仁川、冷水两镇采访中,农民抱怨最多的烦恼。
在仁川镇胡庄村,村民胡秒友正着急找泥工师傅。他从立冬后,就四处张罗找人,可是都没有回音。以前关系较好的泥工师傅,跟胡秒友说,要等到过年后才有时间。“可我想修好房子过年呢!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过年呀。”
胡秒友带我们看了他家的房子,这幢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房子,已经明显老化,屋顶瓦碎,逢雨必漏,泥墙也有些坍塌,都需要维修。“我问了四五个村,找不到一个泥工师傅。”胡秒友说,不仅仅泥工,现在农村木工、瓦工、篾工师傅等都奇缺。
在冷水镇潘潭村,村民卢泽来也向我们抱怨,农村“一匠”难求。“我的墙都快倒了,想找人维修,找了半个多月,一个人都找不到。”卢泽来说。
卢泽来介绍,潘潭村有400多户人家,原有各类工匠六七十人。想要做点家具、修个瓦,上工匠家里说一声,木匠、泥瓦匠随叫随到。“上门的工匠还谢我呢,给他活计,信任他的技术。”卢泽来回忆道。
近五年来,卢泽来发现村子里工匠越来越难找:老师傅相继去世;年轻师傅或转了行,或进城了。“现在能出去赚钱的,全都出去了,想在本地找个工匠干活,还是有点难的,得托关系找人。”卢泽来皱着眉头说,不仅工匠难找,工资也水涨船高。五年前,还是每人每天80元的,现在已经涨到160元,还要管三餐加两包香烟,林林总总每天要200元。
40岁的吕新建是个木匠,在金华市一家具厂务工多年,这两天正好在家休息。他说出许多离家工匠们的心声。“在农村做,活计很不稳定,‘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在企业干,天天有活,收入稳定。”
除了往城里挤,部分工匠也悄然转行。潘潭村的卢荣德,在东阳菜市场卖菜已有八个年头了。38岁的他,原来是个木匠。他转行的原因是,木匠再干二十年,就是个老木匠,没有职称、等级一说。“我走南闯北做了十多年木工活,工钱居然跟刚出道的毛小子一样,那有什么意思呢。人家厨工、建造工等行当,都有一级二级,工资水涨船高。我们手艺人不值钱,干一辈子都一个价。”
有更多的农民认为,农村工匠缺失与发展大环境有关。现在年轻人学手艺越来越少了。在以前,农家子女考不上大学,爸妈就逼着学门手艺;现在大学扩招,很多人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即使没考上大学,多数家庭也舍不得让子女去吃手艺饭。
可这个社会还是需要有人造房子,需要有个当木工的。“我们希望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以后会有年轻人做手艺。其实,工作无贵贱,重要的是清清白白做人。”胡秒友、卢泽来已经在动员子侄踏踏实实地学门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