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北山上的冰凌花 快拍小友 巴山夜雨 摄
上周日,金华的最低气温终于跌破0℃,磐安的最低温度只剩下-4℃。这两天,虽然天气回暖了一些,可周四,一股新冷空气将会光临,到时候还会带来降温降雨。持续走低的气温,不仅对年轻人“冻”手“冻”脚,也让不少老人的心脑血管很受伤。
本周或许能看见雨夹雪
在上周发威之后,强势的冷空气终于停下脚步喘了口气,今明两天,金华的气温慢慢回升,最高温能达到十二三摄氏度,最低温也有5摄氏度左右,天气以阴到多云为主,温差也不是很大。想出去踏青的人,可以趁着这几天出去走走看看,银杏和梧桐的叶子差不多都黄透了,拍照的效果非常不错。
周四,一股新的冷空气将要到达金华,会带来一点零星的降水,最关键的是还要降温,到时候,金华的最高温度将降到10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降到0摄氏度附近,山区还可能出现雨夹雪。
洗菜老伯一头栽进水里
12月5日下午4点多,家住金华市青春小区的唐老伯,蹲在小区附近的池塘边洗青菜。洗着洗着,他突然感觉头晕目眩,连人带菜跌进了塘里。幸好当时有个路人经过,把他救上来,马上送到了医院。
送到医院的时候,唐老伯还有点意识,护士们怎么问,他只能报出女儿的号码,但是一直打不通。找遍他的全身,连一点能说明他身份的东西也没有,最后,护士们只好在病历上写上了无名并报了警,经过CT检查才知道,唐老伯是脑出血。
6日凌晨,唐老伯的家人们才赶到医院。原来,唐老伯出事之后,唐老太太也出去找过,都没找到老伴在哪里,女儿平常又在外地工作,只好去派出所报了警,才知道老伴出事了。
心脑血管意外和肺气肿是两大杀手
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室护士长陈岚告诉我,一到冬天,老人们就会像约好的一样,一批批进急诊室。12月1日起,仅仅中心医院的急诊室,就接治了40多例心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大部分是老人,现在,还有不少病人躺在病床上。
老年人的血管不如年轻人的通畅,多少有些硬化,收缩性不好,一遇上忽冷忽热,像坐上“过山车”的天气,心血管就容易“爆炸”。有些老人,晚上突发了脑梗、心梗,一大早才被发现送到医院,抢救的效果就很差。
比起心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就是冬天“谋杀”老人的第二元凶,有些老人得了老慢支,一到冬天受了寒,就恶化成了肺气肿。“这种病就是让老人家肺里的废气出不去,新鲜的氧气进不来,死亡的几率挺大。”急诊室副护士长曹敏说,天气冷了,特别是冷热交替的时候,医院得这两种疾病的老人,铁定扎堆。
出门戴帽好比“暖瓶加塞”
要怎么尽量不让家里的老人发病?保暖最重要!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在l5℃左右,人体约三分之一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人体约一半的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零下l0℃左右,会有四分之三的人体热量从头部“跑掉”。
老爷爷老奶奶们头发一般比较稀疏,冬天保暖,戴帽子很重要。出门戴帽就像给热水壶加了个塞子,热气就不容易逃走。
肺不好的老人,除了帽子,要把口罩也准备好,避免直接吸入寒冷的空气。“预防这些疾病最好的方法就只有保温,如果有条件,冬天把老人送到海南去调养,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条件不允许,让老人们不要省着电钱,开开空调也好,不过要注意通风和加湿。”曹敏说。
平时身体就不好的老人出门记得在身上放张“名片”
曹护士长同时说,这些天,急诊室里遇上的“无名氏”老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不是没有亲人,而是亲人根本不知道老人出事了,他们急,我们也急。”
曹护士长提醒,如果家里老人年纪比较大而且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就可以考虑给他们做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老人的基础信息,还有病史、发病时紧急联系人的号码。
“病史可以帮助我们在病人家属不在的时候,迅速确定老人的发病原因,及时抢救,联系人号码可以方便我们找到老人的家属。”
-小提示
美国科学家发现,不少心脑血管病人,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突然去世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夜里起床太快,突然的体位变化,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脑缺血,头晕、晕倒,一下子就脑外伤,有的人脑缺血变为脑血栓,有的人突然心脏缺血,变为心绞痛、心肌梗死。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洪昭光的三个半分钟方法,老人们也可以学习一下。三个半分钟就是夜里醒过来,在床上先躺半分钟,不要马上起来,坐起来半分钟,两腿下垂半分钟,经过三个半分钟的舒缓,血管已经能渐渐适应人体体位的变化,发生意外的几率就会小得多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见习记者 张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