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
拿起铁钳,扛着锄头,拎着簸箕……这两天,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伏叶村的村干部正忙着对村内小溪的各类垃圾进行清理。
“游客多,车来车往的,垃圾箱不够用,溪里免不了有些垃圾,前两天村民就投诉这个事情,我们马上组织村干部进行彻底清理。”村支书李林余边捡拾垃圾边对记者说。
如今在景宁,像这样的投诉均能得到迅速回应,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头。“有了‘廉·勤驿站’,投诉不仅简单而且有效,我们村民说的话更有分量了。”“畲村居”农家乐老板娘钟爱芬开心地告诉记者。
自去年以来,景宁紧扣创建服务型村级组织的重点,围绕村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村务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全县254个行政村建立“廉·勤驿站”,推进农村基层廉政和效能建设。
“‘廉·勤驿站’由驻村干部和村监会共同负责,每个星期开箱领取投诉,每件投诉都须报至乡政府备案,对于投诉按难易程度限期回应,最长不得超过15天。”景宁县纪委常委吴文伟告诉记者,以往村民的意见常得不到村干部的积极回应,容易埋下干群矛盾的种子。现在有了“廉·勤驿站”,许多矛盾得以及时化解。
据悉,今年以来,该县“廉·勤驿站”共接到各类投诉1500余件,每件都在平均4天内得到了回应和解决。
“三资”问题一直是干群和谐的“隔心墙”。前几年,于章村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在结算时,由于村两委公开的账目与村民的对账数目存在3万余元的出入,双方各执一词,致使结算迟迟不能进行。
于章村“廉·勤驿站”接到投诉后,立即给村两委发去“最后通牒”。在该乡会计与出纳的协助下,村两委理清账目,并在村民大会上对大家的质询逐一说明,长达3年之久的干群矛盾仅12天便得到了解决。
“对于村民的投诉,想搪塞过去是不可能的。我们实行的是举证倒置,村干部拿不出确凿的证明材料,就过不了关,考核时就要扣除相应的分数。”标溪乡党委书记林一兵说,“廉·勤驿站”畅通了投诉渠道,把监督的主动权交还村民,促成了干群关系的和谐。
现在,村干部走家串户明显多起来了。“与其被村民投诉后被动应对,还不如自己主动提供服务。村民这段时间忙着处理茭白老茎叶和犁田,需要解决的困难肯定不少,我们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大漈乡潘宅村村书记梅振平告诉记者。
目前,该县关于村干部的勤政廉政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