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和杭州的渊源:
非常关注良渚文化
昨天会上,当宣布饶宗颐先生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后,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魏皓奔还说了一段饶老和杭州的渊源。
1990年8月21日至24日,杭州召开了首届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来自亚、美、欧三大洲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
大会共收到论著84篇(本),其中就有一篇来自于饶宗颐先生的著作,叫《哈佛大学所藏良渚黑陶上的符号试释》,后来该文刊登在1994年第6期的《浙江学刊》上。
文章中,饶老根据美国哈佛大学SacKlei博物馆收藏的良渚黑陶,仔细研究了良渚文化遗物中陆续发现的多个符号并刻在一件陶器上的现象。
哈佛大学收藏的这件良渚黑陶,质薄,脚部有刻画符号,饶宗颐认为上面共有9个字,写的是有关古代“奇肱民”的事情,可释为:子正人丘,宅。人巳迁居。
“人丘”,为今山东章丘地域。
整句话的大意为:有个女氏族迁徙到今山东章丘地域,其首领成为了当地的地域之长,建宅而居。而原人群则迁出了其原居地。
从这件事上,固然可看出饶宗颐先生在古文字方面的造诣,但也可感受到他对杭州良渚文化的兴趣。
饶老曾经在省博物馆作过一首长诗
曾任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的王明达先生,也和饶老有过多次接触。
上世纪90年代,正在编著甲骨文全集的饶宗颐先生,曾到杭州来看良渚玉器。王明达陪他一起到浙江省博物馆观看:
别看他名气那么大,但完全没有架子,很随和,平易近人。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老先生精神劲特别好。
他去看了钱塘江大潮,还去玩了西湖,回到省博后,又兴致勃勃捋起袖子,挥毫写了一首长诗。诗的内容,具体记不清楚了,但是和钱塘江大潮、西湖美景有关。
诗写得很长,好几页纸,一边的服务员帮忙把纸拉过去。现在这首诗,应该还在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后来,我们良渚玉器到香港展览,老先生还特意自己开车过来看。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