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
未来5年,浙江孩子读书升学,会有哪些新变化?
我省已绘就教育蓝图:到2015年,浙江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围绕着这一目标,我省教育部门从去年开始,下大力气编制了各项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形成了面向“十二五”发展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全省教育发展规划体系。
这些教育发展规划,数数有8项之多,其中包括《浙江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规划(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浙江省高校海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这些规划,会让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在哪些方面受惠?本期,我们请了一些教育界人士进行草根解读。
升学就业立交桥更畅
职教大体系,更多服务地方经济
【校长心声】
杭州人民职业学校校长斯黎红
虽然我很早就参与了“十二五”规划的讨论,可当真正拿到规划时还是很振奋。为什么?因为规划里关于职业教育的内容真的很到位。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这一直是职校努力的方向,而如何贴近社会,贴近市场,也是让职校困惑的问题。规划中明确了以产业为引导,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特色、骨干、新兴专业,让专业结构调整更合理化,让职校的思路豁然开朗。
像人民职校,这几年来,除了继续发展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优势,还结合杭州城市定位,根据杭州经济发展需要,将礼仪、广告设计、会展等专业组合成会展专业群。从毕业生的就业和升学情况看,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需求很大。作为浙江省专业课改基地学校,我们实行了项目教学,学生毕业时已经达到企业技术员的标准。你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怎么会不喜欢?怎么会不抢着要?
今后我们要提供的是一座成才的“立交桥”。这里面包括高级技能培训、继续升学机会……从中职生读到本科、硕士,甚至博士,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在我们的老师中,就有从人民职校毕业一直读到研究生,现在回到母校当老师的。
身边的国际化教育越来越多
高等教育国际化,让人才站得更高
【校长心声】
浙江科技学院院长杜卫
今天午饭后,我从学校食堂回办公室,一路上遇到四五个留学生跟我打招呼,当时第一感觉是,学校终于有点国际范儿了。而在未来五年,留学生在浙江各高校将随处可见,会有更多校长与我有相同的感触。
这正是浙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式之一——大量招收留学生。据说省政府的“留学浙江行动计划”,已经给留学生预备了500万元奖学金。我校现在有4个全英语专业也招收留学生,中外学生在一起学习,外国学生英语好,中国学生学科基础好,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学习效果很好,而且还开阔了视野。
除了引进留学生,未来我们还要引进外教,并派大量本土教师,去国外进修,达到教师国际化,开阔老师的视野。将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有30%的专任教师都会有3个月以上在国外进修的经历,其他高校的教师进修比例为18%,高职高专的教师进修比例为6%。老师在国外进修,能够学到国外先进教学法,最终受益的也是学生。
城乡的好老师越来越多
中小学师资建设,让课堂更具活力
【校长心声】
绍兴县实验中学校长赵水荣
未来几年,浙江的中小学生会发现老师越来越和蔼可亲了。今后的教师培训,不仅是技能上的,还有观念上的。怎样才是对学生负责?学习成绩不是第一位,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学习能力更值得老师们关注。以后一下课,老师会催学生去户外锻炼,甚至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做广播操、练长跑。学校里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德育导师和心理辅导老师,学生有啥心事都能向这些老师倾诉,及时得到指点。
今后多才多艺的老师也会越来越多。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像我们学校,现在就要求老师一专多能,不仅要教好一门课,而且要带好一个组——学生的兴趣小组,或称社团。我自己现在除了语文课,还带学校的小记者团。未来中小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你的语文老师可能还是你的桥牌老师,你的体育老师可能是你的艺术体操老师……
我们的课堂也会更加有趣,老师不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会再听到老师说:“你给我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