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2月21日讯 12月20日,“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终于花落杭城。
从这灿烂一刻回眸创建,对于这座城市的管理者而言,是从大处引领,从细微处雕琢,实实在在破解难题,为民惠民,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市民素质的过程;对于这座城市的市民而言,是每时每刻体验改善、进步的享受和自觉参与的愉悦;创建本身,就是一部文明推动城市进步的精彩范本。
杭州市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次日,就向全体市民发了一封真诚的感谢信。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的话充满感情:“作为城市管理者,最值得骄傲和要感谢的是广大市民。创建文明城市要惠民,不搞花架子。”
杭州,将西湖免费开放,还湖于民,即使在西湖申遗成功后仍坚守承诺;把钱塘江畔CBD的核心地块用来建“市民之家”;把杭州图书馆打造成软硬件设施一流,人人都能入内免费阅读的“平民大书房”;把建成全国首个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作为应对拥堵和污染的“独门武器”……
“杭州文明创建依靠人民。”杭州市领导坦言。杭州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成功经验,就是将该行动融入到广大市民的自觉监督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义务监督员专盯卫生死角,这使得发现卫生问题后按时整改率达到95%。杭州还有全国首创的爱心斑马线,市区道路车让人的礼让率超过90%。
2011年,“最美妈妈”吴菊萍感动全国,一时成了“杭州好人”的代名词。“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杭州实践深入人心。无数吴菊萍这样平凡而高尚的新老杭州人,组成了杭州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学习型城市的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充分建设,使杭州人在“学习之城以文化人”的氤氲下,“由内而外”地散发着“灵魂的香味”。
杭州向市民发放《杭州市礼仪手册》,连续六年开展杭州市道德模范暨“十大平民英雄”评选表彰活动;精心设计市民学校、“邻居节”等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每年推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一批小小“美德阳光少年”茁壮成长。在全国率先实施的“第二课堂行动计划”,吸引了586万人次青少年学生走进第二课堂,打造了校外教育的“杭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