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宁波12月21日电 这是一场文明城市建设的长跑。2005年,宁波首捧全国文明城市奖牌,2008年成功蝉联,今年又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宁波市市长刘奇认为,宁波的持久“耐力”,来自建立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把创建文明城市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
市容市貌是文明城市的“面貌”,亦是宁波创建的难题。今年11月,宁波市区首个“移动菜市场”在江东区常青藤小区正式开张。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这个“蔬菜进社区直销试点”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零售价要比超市、菜市场低20%,给市民带来便利与实惠。而在镇海招宝山街道的大街小巷,每天上午,都会看到一些骑着电动自行车的人,走进一家家沿街商户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他们是这个街道在全省首推的商户专管员,按平均每250户一名的标准配备,维护经营秩序。
不断创新社区管理和建设,成了宁波文明创建的亮点。鄞州区首南街道金色水岸社区居民主动制定了《居民公约》,承诺“积极参与小区的公共活动;邻居见面主动问好;出行倡导步行或骑自行车……”等28条规定。在讨论和修订过程中,社区43名志愿者走访了1200多户业主,请居民共建共享,大大减少了小区不文明现象。如今,在招宝山街道,每个社区都制定了这样的《居民公约》,让文明长驻。
宁波以助弱帮困为切入口,打造爱心品牌,引领社会新风尚。最近,在北仑区新碶街道银杏社区,80名暂住在该社区及周边社区的“小候鸟”领到了市慈善总会赠送的80只装满文具的书包。宁波还出台了《宁波市开展关爱“小候鸟”文明行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关爱“小候鸟”的长效机制。爱心远不止此,无论是他乡客,还是新老宁波人,都能感受到宁波这座爱心城市的温暖,化作助弱帮困的自觉行动。从为甘肃小学造桥筹款的严意娜到捐肝救人的林萍,从背同学上学的15岁少年陈吉到86岁高龄、坚持资助贫困学子的离休干部黄斌,从百姓心中的好警察何利彩到火海勇救邻家孩子的徐义胜,都汇成了宁波现代都市的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