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3日讯
磐安县安文镇双坑村一个名叫花街的小村子,有一栋老屋,孤零零地藏在一个山谷之中,默默无闻。在这里住着一对年逾古稀的老人,过了一辈子田园生活。曾经,在他们的生活中,甚至没有电。没有电,就试着自己发电。
他们不仅种药材、种蔬菜、养鸽子,辛勤劳动,自食其力,而且利用水能、太阳能发电,生活过得舒服而自在。花街村只有一户人家,这里住着金志林老汉和他的妻子。金志林老汉今年77岁了,身子骨硬朗着呢。老太太名叫厉珠球,今年71岁。更让两位老人自豪的是,他们平时生活照明都靠水能、太阳能发电,经济又环保。
只有一户人家的花街村
记者到磐安大山里的这个山谷一探究竟。这栋老屋坐落在环山公路边的山脚下,中间隔着一条约10米宽的小溪。两岸以一座石桥相连。时值深冬,桥下的溪流没有太多的水,裸露出溪底的堆堆乱石。这一带,几乎与世隔绝。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石桥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枯草,据说是铺起来晾晒,可以用来引火、烧炉。老人家的厨具,还是老式的炉灶。老屋是很老的那种土木结构的,看上去不经风雨,幸好,南北两侧都是高山,足以阻挡凌厉的风雨。
门前是一片已经收割殆尽的番薯地,小溪旁种着许多小青菜,冬日里的一抹绿,郁郁葱葱。二老很勤劳,不但种菜,在房子周围,还养了不少土蜂,有70多桶。山野农夫靠山吃山,在这里,仅此一条路。
这栋老屋与众不同,印象中似乎只有在某个古装戏片场才能见到的“道具”。门前是一个院落,色泽土黄,屋檐乌黑。一个老太太见自家的狗起劲地叫,迎出来,见有客人,笑容可掬地请进门。老人说,这里很少有客人来,除了逢年过节,她的儿女子孙会回来看望他们。
记者看到,在他们家的门前,还种着土豆、玉米和芍药,这几天金志林老汉上山去打猎,居然徒手捉到了一只山鸡,这让他和老伴都很开心。如此生活,可以用“农夫、山泉、有点田”来形容。
一根管道通向400多米高的深山
她的老伴金志林上山去了,据说是水路被堵掉了,水都下不来,要去疏通疏通。厉珠球说,自家有一根水管,连接的另一端,是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那里有一处水源。
按理说,她家边上就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为何舍近求远,从400多米高的山上引水呢?厉珠球说,从高山引水绝不仅仅是为了喝水,而是为了发电。由于这里只有一户人家,架电线用上大网电需要很多的成本,老人在女婿的帮助下,买了水管及发电机。
她领着记者到院里一角,有一根碗口粗的水管,通往南边的山上。水管下方有一台小型的水轮机。“当水冲下来的时候,会带动电机发电。这个季节山上没什么水,一阵一阵的。碰到下雨天会好一些。”
可是一到汛期,水哗啦啦地往下冲,水电源源不断地供给这个家庭使用。正说话间,一股子水流从管道里喷涌而出,发出巨大的声响。一分多钟后,水流不见了。估计是金志林修通了管道。
两块太阳能电板提供源源不断的电
厉珠球说,光靠水电有一搭没一搭,没水的时候一点电都没有。要保证电力源源不断,怎么办?两年前,当地政府免费为他们提供了太阳能发电设备,老两口的生活变得更加安逸。这不,这几天下雨,她和老伴就在家看看电视、喂喂鸽子,好不惬意。
每块太阳能电板有三平方米大小,差不多有三四米那么高。这是他们家唯一高科技的家当。自从装上太阳能电板后,一年四季都会发电。其实,二老很少用家用电器,家里只有一台老式显像管电视机、数个电灯泡需要用电。
水能和太阳能电已经足够用了。厉珠球说,原先之所以想办法发电,就是因为偏远山区没有电,她家的这栋老屋也已大约80岁“高龄”。独门独户,除了这一家,方圆好几里地,没有别的人家。他们曾向电力部门申请拉根电线,也许是太远了,也许是就给一户拉电线不合算,迟迟没有人来给他们拉电线。
一年前,电力部门终于派人来给他们家接了电线,通了电,还是免费的。但是,二老不但生活能够自给自足,连电力也能自给自足。即便通了电,他家仍以自家的电源作为“主力”。一直以来,他们家没有交过一分钱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