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分析:
以功能置换盘活用地
“农房集聚改造,最大难点不是怎么建,而是土地哪里来。而且,这块土地的‘含金量’一定要高。”林益正介绍说,丽岙街道除了民居、厂房,剩余的地块只有农保地和一些不能动用的未审批地块,换句话说,当地已经没有可用于建设的土地指标。
一边要启动农房集聚改造,一边却被土地资源所限制,如何打破这个“死结”?丽岙街道探索性地创新模式,巧妙地通过功能置换、总体平衡、滚动开发等做法,盘活农房聚集改造的用地。
白门社区(下章)农房改造一期的24亩土地,就是功能置换的成功案例。“功能置换,即是先行通过‘转而未供’土地与旧村土地进行‘腾笼换鸟’,既实现土地‘不占用、不等待’,又可顺利跳过至少需要半年的土地审批流程。”林益正说,原先白门社区(下章)农房改造一期地块属于商住用地,是该街道最好的地块之一。为了尽早启动农房聚集改造,丽岙街道通过功能置换,将这块尚未开工的商住土地用以农改房建设。
和白门社区(下章)农房改造一期一样,丽南社区农房改造一期的22亩土地,也得益于功能置换,于今年6月启动建设。此外,即将开工的丽南社区二期工程的10亩土地,原本是丽岙卫生院迁建用地的一部分。
除了“点”的置换,丽岙街道也积极促成土地“增减挂钩”,有望形成“片”的置换。目前,下川村的222亩综合整治土地已申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批复后可提前“预支”出占地160亩的新建区,作为农房集聚建设点使用。
“功能置换在丽岙‘换’出了一片新天地。下章村安置点建好后,可以吸引100余户农户置换,腾出的地来搞配套建设、绿地建设和道路拓宽。”林益正形象地说,功能置换就像“种萝卜”,拔了一个萝卜,留下的坑可以再种下一个萝卜,拔了一片则可以种下一片。以此类推形成滚动效应,从而推动丽岙街道农房集聚改造。
记者手记
找准破解难题的支点
农房集聚改造,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前置条件,如何破解土地指标的限制,则是农房集聚改造的重要基础。对于这个问题,各地政府绞尽了脑汁,但每年的土地指标,很难挤到农房集聚上。因此,在符合国家法律条款和政策的前提下,盘活现有土地,变成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我市大力推动农房集聚建设的大背景下,丽岙街道大胆尝试在原先混乱的“拼图”上,挪出一块可用“空地”,用这块“空地”当“阿基米德支点”,撬起全街道的农房集聚改造,实现占补平衡,显然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眼下,“功能置换”成了丽岙街道农改房的亮点,它合理解决了“土地从哪里来”的难题,实现了“既不占用土地指标、又可以滚动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个做法,显然可以借鉴。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