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千镇万村种文化展演。 (丁安摄)
但丁塑像落成。 (严龙摄)
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
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公民道德水准高、社会文明风尚好、城市生活品质优、地域文化特色明、文化综合实力强的文化强市。
——《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
文化的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在我们面前。
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当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打造文化力,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新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时代命题,第一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文化强市的目标。
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宁波,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更趋旺盛,城市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文化之力。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文化的薄弱: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供给能力相对不足,文化消费观念有待加强,文化自觉意识尚需提高……
这一切要求我们以更强的文化自觉,不断开拓创新,全力打造文化力,推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文化强市”,强在哪里?《决定》给了全面的回答:先进文化凝聚力强;公共文化服务力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区域文化影响力强,文化改革创新力强;文化保障支撑力强!
充满变革的新时代,要求我们以更高远的境界、更宽广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走好文化强市的自觉之路、自信之路、自强之路!
向“文化强市”进军
全新高度的文化自觉
打造文化力,是一种全新高度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就是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关注物质财富、经济增长、城市功能建设,而是更关注文化的发展,更关心人的成长发展,更注重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决定》指出,要“牢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切实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种地位认识上的高度自觉。文化发展首次完整全面地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文化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文化既是民生幸福的灵魂,又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这是一种规律把握上的高度自觉。文化发展既突出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又体现开放和多元文化的交流;既反映文化建设强烈的紧迫性,又体现了以立为主、重在建设、循序渐进的特征。
这是一种责任担当上的高度自觉。文化发展明确了先进文化引领、优秀文化传承、文化需求保障、软实力提升等诸多责任;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由政府扶持的责任。
打造文化力,向“文化强市”进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比翼双飞,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必然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打造文化力,向“文化强市”进军,是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发展的“凝聚力”和“内动力”。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需要我们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塑造城市的创新活力,打造更加文明、幸福、有活力的城市。
打造文化力,向“文化强市”进军,是推动“六个加快”战略的紧迫要求。建设“文化强市”,是“六个加快”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保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宁波更好发展,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也要有强大的文化实力;既要构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也要构筑文化发展的新优势。
打造文化力,向“文化强市”进军,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要求。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的现实,要求我们从新的高度发展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心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安宁。
向“文化强市”进军
城市复兴的必然选择
打造文化力,向“文化强市”进军是城市复兴的必然选择。
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向,就是转向对历史传统的尊重,重新寻求文化定位,形成文化个性和文化特色。
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决定着城市的未来。
如果说现阶段城市之间的竞争首先是城市功能和经济力量的竞争,那么,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必然是文化的竞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说,对于世界城市发展来说,文化将会取代意识形态和经济因素,成为城市之间差别的最根本的因素。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具有绝对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文化是“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第四大支柱”。
城市以文化求发展,“城市以文化论输赢”。
文化定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定位和终极定位。今天的决策决定着城市未来的走向、未来的繁荣。面对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如果我们自觉地把它看成一种文化建设,结果就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相反,如果失去文化的追求,则可能导致“大建设、大破坏”。今天的城市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着城市的未来。
城市文化性格和文化特征是市民产生认同感、归属感的基础,也是形成城市文化特色的根本原因。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
城市文化遗产既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起点,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载体。城市依赖于不同的文化传承,才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特色是无法再生的资源。因此,文化特色是城市建设与发展可资借鉴的科学依据和重要财富。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成长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引擎与心脏。文化的延续发展需要一个文化的根。丧失了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自己的文化记忆;创造不出新的城市文化,城市将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
城市文化首先必须承载历史,反映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有的文化积淀;城市文化也要展示现实,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现实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文化还必须昭示未来,顺应城市的文脉,发展、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新文化。
文化创新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对文化遗产发掘的深度。同时,城市的发展还取决于对新的城市文化的开拓、创造,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才能永葆活力。
城市文化不是化石,城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创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具有文化影响力,城市发展才有持续的力量。
所以,城市文化不仅需要积淀,还需要振兴,需要创新。“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还应该是文化的摇篮、文化的土壤,应该不断地培育出新的先进的城市文化。只有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创造力强的城市才是魅力无穷、活力无限的城市。
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长期和持久的文化再造,并在再造中创造新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要讲究兼容与弘扬的融合,用本土优秀文化的基因融入城际、区际文化,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弘扬本土文化,是城市文化生命活力的源泉。”
向“文化强市”进军
科学发展的时代命题
打造文化力,向“文化强市”进军是科学发展的时代命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需要建立反映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新型文化。文化发展鲜明的时代性,决定了文化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新型文化。这种新型文化,必然反映市场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于人民群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新型文化,是对过去一切文化的历史性再造和飞跃。城市的发展,实质上就是用这种新型文化浇灌下的全面崛起。
打造文化力,向“文化强市”进军,体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主旋律。就是把文化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思考,统筹协调文化建设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推进雅文化与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平衡发展。
既要注重文化的服务功能,更要注重文化的教育功能。打造文化力,建设“文化强市”,必须始终坚持面向群众,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面对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新需求;必须一方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生活。
既要注重文化发展的规模,更要注重文化发展的效益。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不断丰富品种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质量和水平,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既要注重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更要注重文化的创意创新。要注重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要注重用先进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创新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要注意以创意提升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传播和营销,增强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既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要充分运用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这“两只手”,一方面,积极履行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保障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效率,构建文化发展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文化力,向“文化强市”进军,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就是要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保障每个公民的文化权益,满足每个公民的文化需求。
充分重视民众文化选择的权利、文化消费的权利和文化体闲的权利,提供更多亲民惠民的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场所、文化机遇。
注意采用更加生活化、更加人文化的方式,来传播先进文化,建设凝聚人心的人文文化,构建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全民意识形态,成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创新公共文化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优势,加快构建全面、可持续的公共文化体系;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群体的文化民生改善,实现城乡平衡、区域平衡、群体平衡。
多渠道探索文化权利的实现途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以往的“零打碎敲”型向整合型、联动性发展,推动公共文化传播方式升级,实现文化服务的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促进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
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文化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消费化导向、多元化目标,促进公民文化权利的市场实现。
打造文化力,向“文化强市”进军,是一种目标追求,更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体现的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彰显的是奋发有为的勇气。
宁波日报 记者 谢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