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垃圾堆变成了小公园】
(记者解亮)
温州瓯海环卫所环卫工邱成志,见证脏乱差的街角,变成了市民的小公园。
温州西山东路南端,景瓯桥西北侧,一片100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有成片的草坪、绿树成荫的小道、古朴的石桌和石凳。
在繁忙的街口,这样一个街角,宛如一处小游乐园。
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
45岁的环卫工邱成志来自温州苍南,在西山东路一带当了10多年环卫工,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昨天下午,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一年来的故事。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沿街而建的历史违章建筑,多是小饭店和废品回收铺。
路面上到处是一次性饭盒和剩饭剩菜之类的垃圾。
“原来那些破房子,都顶到路边了,几乎没有人行道,加上垃圾多,行人都没路可走。”邱成志说。
邱成志说,当时他每天要扫好几次,可总扫不干净,路面油腻腻的。
“一到了阴雨天,雨水掺杂着油迹,淤积在路面大小的水坑里,市民走到这里,几乎没地方落脚,为了避开这个街角,很多人宁愿绕远路。”邱成志说,“以前最头疼的就是这个街角的卫生了,我天天和垃圾打交道,都觉得这里实在太脏,你想是个什么情况吧。”
一些小饭店还把污水直接排入房子后面的河里,时间长了,站在景瓯桥上望过去,房子后面就像挂了一道道“黑鼻涕”。对此,邱成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
这么多年,这个街角一直就这么过来了。
邱成志本以为这里不会有什么改变,不料事情却有了转机。那是2011年1月初,邱成志发现,附近房子都被工人们拆掉了,地面也开始动工平整。
“眼看那片破房子被拆光了,当时我还在想,这里要建什么?”
他很快发现,地面铺起了草坪,种上了花木,还放置了假山和石凳石桌。
一个小广场渐渐成形了。
路旁原先坑坑洼洼的人行道,也重新铺上了地砖,河边立起了不锈钢护栏。
到了5月份,这里成了人人都喜欢逛的好地方。
“现在每天过来玩的人很多,特别是晚饭后,一大群人在小广场上跳舞健身,可热闹了。”邱成志说。
对邱成志来说,这片绿地的意义还在于,每天干活时,舒心了很多。
“哪个环卫工不想在这样好的环境里工作啊?”邱成志说。
正因为如此,邱成志对这片绿地的保洁工作特别在意,看见草坪上有落叶,他会赶紧扫掉;小广场上一有垃圾,他就提着扫帚来了。
街头绿地建成之后,每隔一段距离还增设了垃圾箱,市民乱扔垃圾的情况也少了。
邱成志对比了一下,这片街头绿地建成前,他负责的片区,每天要扫五六车垃圾,现在每天已减少到了四车左右。
记者了解到,2011年温州大力推进公园和绿地建设,建了100块街头绿地、杨府山公园等7个市级公园、12个区级公园以及南塘街风貌区等3条滨水带状公园的绿化工程接近完成,市区新增绿地28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增加了两平方米。
【新年愿景】
“新的一年,希望温州的城市环境能继续变好,让住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生活得更加舒服。
希望大家增强环保意识,别乱扔果皮纸屑,别破坏花木,保护好绿地。”
【温州2011年民生工程】
1.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新开工建设经适房20万平方米,推出1500套经适房。
2.缓解行路难、停车难。完成惠民路瓯江路至江滨路段等3条道路的改造。
3.推进公园和绿地建设。完成杨府山公园等7个市级公园、12个区级公园的绿化工程。
4.城市美化。对6个老小区进行综合改造整治;完成10条背街小巷的整修。
5.强化公共安全。市区新增5500个视频监控点,创建三星级平安小区350个。
6.健全社会保障。确保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人员享受基础养老金,城乡参保人数达到180万人。
7.扩大就业。举办人才就业招聘会100场次,征集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
8.加快教育建设。新建、改扩建省级标准公办幼儿园15所,扶持民办创等级幼儿园40所。
9.完善文体服务。组织送戏下乡1800场。
10.实施社会关爱工程。启动建设居家养老“990”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等。
【一个小老板的中年转型】
(记者史春波)
绍兴民营企业老板王国铭,中年二次创业实现转型升级。
王国铭今年50岁,办有一家墙纸厂,日子过得蛮舒坦。去年,他决定再搏一把,进行二次创业。
如今,王国铭刚刚开办的金壁紧固件公司即将投产。这种紧固件广泛应用于风电、核电、军工企业等高端领域。
“本来这把年纪了,本也不想尝试新的行业。”王国铭说,是政府的各种帮扶措施,给了他胆量和信心。
王国铭的老家在绍兴县梅墅村,农民出身,二十多年前,当地纺织行业兴起,家家户户办起了小作坊。王国铭也办了一个。
办了十多年,王国铭越来越发现,纺织行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较大,还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是时候转型了,于是转行开办了绍兴第一家墙纸厂,每年的利润也还算可观。
“这把年纪,跌不起跟头了。”王国铭已年近50岁,准备就这么安稳过下半辈子。
2011年初春节刚过,绍兴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一次主题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员大会。
王国铭参加了这个会,知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加快推进绍兴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随后几天,当地媒体又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
一份《关于加快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很快出台了。
其中有这么一条政策:从2011年起,绍兴市本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5亿元,各县(市)每年安排不少于15亿元,5年合计100亿元,用于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
绍兴一家银行的负责人也告诉王国铭,“今后,市内金融机构每年新增贷款的25%以上,将用于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王国铭心动了。
王国铭很顺利地拿到了一笔贷款,开始筹建浙江金壁紧固件公司。
当地政府也积极扶助,帮他解决了50亩的土地。
昨天,王国铭告诉记者,再过几个月,他的公司就能投产了。“这种产品广泛用于风力、中石化,中石油等巨头企业,目前,国内生产的不多。”王国铭说,借着绍兴发展新兴产业的东风,他相信二次创业一定成功。
事实上,投身转战战略新兴产业的民企老板并不止王国铭一个。
2011年1月至10月,绍兴工业投资总量突破700亿,排名从3年前的全省第四位跃至首位。与此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比首次突破20%,纺织产值占比则降至38%以下。
绍兴这个传统纺织大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一些仍徘徊在传统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城市来说,或许具有示范意义。
【新年愿景】
“有了这么好的政策扶持,我还要做更多高科技的衍生产品,不仅做螺丝螺帽,还要给风力、核电巨头生产配套设备。”
【绍兴2011年民生实事】
1.推进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3万人,帮助2.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扩大养老。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扩大到280万人。
3.发展教育。全市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700元和500元以上,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标准提高到每年450元以上。
4.改善居住。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3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30万平方米。
5.加强文化建设。组织文化下乡演出1200场以上,为农民放映电影2.5万场以上,送12万册图书到农村。
6.环保整治。实施“清水工程”新三年计划,开展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城市扬尘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