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月11日讯
2011年,嘉兴市南湖区凤桥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的水蜜桃收购价比2010年又翻了一番,最高档的8只装水蜜桃礼盒,卖出每盒138元的高价。说起这事,前来参加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该合作社社长应华伦喜笑眉开。
围绕大家关心的收入问题,本报记者邀请省政协委员、省农办副主任邵峰,省人大代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社长应华伦,省人大代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大港村党支部书记朱新康展开讨论。
喜:收入增长两位数
钱包鼓得更快了,是不少人在过去一年的普遍感受。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分别增长13%和15.6%。
2011年,凤桥水蜜桃的每亩净收入超过10000元,成为合作社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在几年前,当地桃农每亩收入不过5000元。
从5000元到10000元,当地农民是如何凭着小小一只水蜜桃快速致富的呢?应华伦说,关键是这几年做了3件事:一是提高品质,在南湖区水果专家的指导下,凤桥种植水蜜桃的农户连续几年引进新品种,水蜜桃的果形、甜度、口感有了大幅度提升;二是改变包装,实现优质优价,主打高端市场;三是打响品牌。2011年,品牌效益更加凸显,水蜜桃供不应求。
不仅是农业,来自非农的就业工资收入和创业经营收入,更是浙江老百姓钱包鼓起来的最主要因素。
朱新康从村办企业起家,从普通农民到现代企业家,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色。“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在如今的大港村,除了自己创业之外,几乎家家都有人在大港集团上班。目前公司有员工2000多人,有50%以上的员工是大港村民。
为什么钱包鼓得快了?邵峰分析:一是价格上涨,过去一年,农产品的价格涨得快,劳动力的价格也涨得快;二是扩大就业,在浙江大地,几乎时时处处无闲人。2011年全省已引导和帮助39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各类农村“两创”实用人才13.4万人;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势必带来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四是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加,比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79元、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66元,这些财政支出,都给全省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忧:农资人工上涨快了点
尽管收入增加了,但能买的东西,还是那么几样。其中的奥秘,就是上涨的物价“吃掉”了老百姓手中人民币的购买力。
“化肥、农药等农资都上涨了,”应华伦说,“但涨得最厉害的,还是人工成本,像修剪工已经涨到100到120元每天。”
而2011年高昂的财务成本特别是银行贷款实际利率,也让朱新康皱眉不已。
在本报与腾讯网联合开设的微博专栏“我向浙江两会进一言”中,“工资多发点,物价低一点”成为不少网友的新年愿望。
根据邵峰在杭嘉湖农村地区的调研,尽管生产资料成本上涨较快,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更快,农民在这一轮价格上涨中得到了好处。
除了物价,收入差距问题也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可喜的是,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已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平均数下的不均衡。在农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农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邵峰认为,必须更加关注低收入农户、低技能农民工、中老年农业劳动者三类群体的增收乏力问题。
朱新康说,除了增长工资,提高收入最关键的是要稳定物价和房价。“如果把这两样搞好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看上去数量没变,相对却鼓起来。”
盼:增收步子更快些
邵峰认为,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已持续多年快速增长,要继续保持这股好势头,还面临居民收入基数高、价格拉动作用减弱、低收入群体增收难这三大挑战。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物价补贴机制……这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政策举措。
提高一线工人收入,成为民营企业的自觉选择。在大港集团,2011年一线工人的收入增幅普遍在15%至20%,管理层的收入增幅为10%左右,这两个数字都明显高于企业利润增幅。朱新康建议,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要加强政府调控,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扶持力度,加强个人收入调节,在收入分配领域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通过提高劳动报酬缩小城乡和行业差距。
“我们要转变增收方式,促进农民收入实现持续普遍较快增长。”邵峰说,要推动能人带动下的合作创业,以能人广泛创业带动农民充分就业,通过先创带后创,先富带后富,让更多的人拥有财产性收入和创业性收入;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力度,逐步提高农业补贴水平和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的投入水平,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