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经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商在省外约有750万人之多,他们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形成了相当于浙江本土经济规模的省外“浙江人经济”,“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的互动正在越来越频繁。
因为做浙商报道,我几乎跑遍了全国2/3的省份,一个女孩到处乱跑会不会不安全?每每家人朋友担心时,我都会骄傲地说:“有浙江商会!”
叶其乐,一个圆脑圆肚的温州人,在成都的温州路上办了个印务工厂。这条路大概1000米长,就是他修的,马路一侧1/3是他的工厂。
1994年,叶其乐到四川旅游,第二年就拿了300万元到成都发展。一年后他的销售额做到了500万元,10年后他“赚了100个工厂”。
他,只是省外几百万个浙商中的一个。
有人说,中国人没钱没天理,因为他们比欧洲人勤快太多,浙江人在省外做不好也没天理,因为他们付出的比别人多得多。
如果在外省出差或旅游,看到“浙江村”、“温州城”、“义乌路”、“台州街”之类的名称,千万不要惊讶,说不定你还会看到阿里巴巴路。
浙江省经合办副主任郑宪宏告诉记者,虽然有些数字很难精确,但省外浙商创造的财富甚至超过浙江一年的GDP。
浙江省将大力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十大重点领域1000个以上重大项目,为省外浙商回归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回来吧,是时候了!
【浙商总部经济基地】
浙江是资源匮乏但经济发达的省份,打造浙商总部经济是省政府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
那是2010年的一个雨天,我在温州市金融办看到一份名单,上面有拟上市企业上一年的销售、利润和上缴税收的数字。对森马的刮目相看,正是从那一秒开始的,销售过百亿、利润超过30%。有人说,森马就是另一个美特斯邦威,做的是虚拟经济,就是经营品牌,生产全部在外。而在省经信委员服务业处处长骆云伟眼里,这就是总部经济的一个典型。
骆云伟说,浙商总部经济基地目前已有不少,形态也是多种多样,不光是引进跨国公司、行业巨头的中国区总部或是区域总部,比如义乌在打造的总部经济区,利用当地商贸信息发达优势,引进生产性企业集团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引进专业化的设计、信息、物流、中介代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机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等。又比如,永康很多中小企业散落在各个乡镇,市政府就搞了几栋大楼,将这些企业都集中起来,有利于大家互相学习,加强沟通。
“做总部经济基地并不容易,企业要有总部管理理念,同时政府又要能出台相应的政策留住、吸引企业总部。”骆云伟说,除了政策,还得帮助企业到省外投资、并购,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五型”企业】
引导支持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创建“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五种类型企业。
为鼓励企业打造成“五型”企业,省政府让省经信委牵头,对当前龙头骨干企业“五型企业”建设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做一次全面调查,在调查基础上,研究制订2012年至2014年三年行动计划,为企业发展做好引导作用。
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一些新词,政府会出台政策引导,而企业也会根据条框往里靠,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波认为,很多新词就是号角,也是产业转移方向,企业应该有这种灵敏度,发展需要借力,所以,赶紧看看自己是否属于“五型”行列。
(记者张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