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保护机制 规范开发管理
——让“生命之源”重扬碧波
杭州九溪水厂沉淀池
2011年6月4日晚,一辆装载有化学品苯酚的槽罐车在建德发生车辆追尾事故,部分苯酚泄漏。因事发时正逢暴雨影响,导致部分泄漏苯酚随雨水流入新安江,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
为此,杭州打响了一场饮用水源的保卫战。一时间,网络上流传的谣言特别多,杭州人想知道,水源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如此脆弱?一旦被污染,备用水源又可以顶多长时间?未来局面会不会有所改善,又该如何规避类似的风险。杭州人民从未像现在这么担心水源安全问题。
代省长夏宝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通过环境整治,去年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2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就,“保护水源”的意识在每个浙江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如何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源”?两会代表委员们或从立法角度,或从本职工作角度,建言献策,表达自己的看法。
作为台州代表团的成员,省人大代表叶维军这次带来了《关于要求制定<浙江省椒江水系管理条例>》的议案。
叶维军说,椒江作为浙江第三大水系,台州的母亲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沿江经济的战略部署,椒江流域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无序挖砂取土,河床受到破坏,卵石堆积严重影响排洪及航运。
在叶维军看来,必须通过立法形式,推动建立健全椒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机制,规范流域建设开发,加强河流管理力度。
当前,浙江省已基本建立了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并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监控中心。
省政协委员、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陈茜告诉记者,地表水环境监测是自动监测和手动监测一起在进行,目前现阶段还是以手动监测为主,逐步向自动监测过渡。
“因为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监测站点的设置已经不符合发展现状。”陈茜说,在“十一五”末和“十二五”初期,我省对地表水站位进行了新的布设和优化。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从之前的12项增加为21项全指标评价,这在全国也比较领先。
谈到水污染治理,陈茜和记者说到鳌江水污染的治理。经济发展之初,因为源头众多的制革企业,废水全部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就排进鳌江,致使鳌江水质急剧恶化,由二类变成劣五类。
经过两次“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鳌江黑、臭的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即便是如此大力度整治,目前鳌江的水仍然是黄色,没能回归最初的清澈到底。
从科学的角度上说,污染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可能会在一天消失。
“如果所有的环境治理都等到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推进,为时太晚。努力改善环境的工作开始的越早,对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有利。”陈茜的话,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