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嘉宾】
省人大代表、中国小商品城集团总裁吴波成
省政协委员、省商务厅外贸处副处长高秀玲
义乌紫光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新雨
临近春节,这些天来,义乌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馆的越南商品馆格外热闹,一件件精致越南产木质漆器家居用品,让路过的采购商和顾客忍不住就停下了脚步。总经理施新雨逢人便说,在去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为国家战略后转行做进口商,也许是自己商业生涯中最出色的一次战略抉择。
正在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正在对已实施了大半年的义乌试点进行热烈讨论。
“试点”效应初现
先来看两组数据: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交出了全年515.12亿元的贸易成绩单,同比增长12.95%。连续21年位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
2011年前11个月,义乌实现自营进口额35.9亿美元、自营出口32.6亿美元,分别增长27.6%和25.7%。
“大家想想去年的市场形势,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很不容易的。”正在参加“两会”的省人大代表、中国小商品城集团总裁吴波成如是说。在他看来,正是“试点”的实施,为义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增加了市场商户和采购商们的发展信心。
“试点”效应初现,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一点为许多代表委员所认同。
省政协委员、省商务厅外贸处副处长高秀玲表示,今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非常复杂,义乌市场能够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与“试点”实施显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转型乘势而上
所谓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核心关键词就是“国际贸易”。从这个角度而言,“义乌试点”也是浙江外贸、中国外贸转变发展方式的一块试验田和先行区。
对此,高秀玲委员寄予厚望。作为省商务厅外贸处副处长,她认为,除了出口产品要提升附加值之外,“义乌试点”对带动我省进口也作用明显。她认为,进口是实现资源全球有效配置的一个至关重要渠道,而长期以来进口是我省外贸的短腿,因此,促进进口是我省外贸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恰恰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
“在过去一年,促进进口是我们的一块非常重要的工作。”吴波成告诉记者,在试点实施后不久,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就乘势推出了国际商贸城五区新进口商品馆,开业半年多来,日均客流量已超万人,销量稳步增长。原“进口商品馆”经营主体规模扩张到原来的三倍,产品由原55个国家的2.7万余种产品增加至83个国家的4.5万余产品,进口商品贸易平台已经初具雏形。
新的一年,在外贸转型发展上,试点又将带给人们怎样的惊喜?对此,吴波成表示,除了继续提升出口小商品的品牌、技术含量外,2012年,还将加大对进口商品馆的市场宣传推介力度。同时,争取在2012年举办进口商品专业展会。
高秀玲则表示,新的一年,义乌试点要积极推进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此提高小商品的档次,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进口上,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进口馆,与宁波舟山的大宗物资交易平台遥相呼应,可以共同构成我省日用消费品和大宗原材料进口的两大集散区域。
打造制度新优势
“义乌试点”,不仅是外贸转型升级的试验田,更是浙江打造体制机制新优势的一次大好契机。
试点实施之后,“制度再设计”已经在稳步推进之中。据了解,在去年,我省多个省级职能部门与义乌市签署了共建框架协议,并先后出台支持试点的政策措施,共同推进制度创新。
但这些还仅仅是开始。高秀玲委员表示,目前义乌试点最急需进行体制创新方面包括海关监管体制、检验检疫体制、征退税体制、外汇结算体制和工商管理体制等方面。
而作为义乌市场的资深业内人士,吴波成更是特别关注试点中的体制机制改革内容。他告诉记者,这次参加省“两会”,他带来七八个建议,其中一多半是关于体制机制改革的。
其中在一个关于义乌港建成“直通关”模式的建议中,吴波成建议,能否允许杭州、宁波两地海关将义乌出口商品业务视为同一关区,真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直通关”模式,使“义乌港”成为综合功能完善的“始发港”和“目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