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张利昌
浙江在线02月08日讯 昨天,记者从嘉兴市环保局获悉,《嘉兴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由市政府发布,本规划由嘉兴市环保局和嘉兴学院共同编制,从着手编制到定稿历时一年多时间,备受社会关注。记者专门请《规划》项目的总负责人嘉兴学院环境学院副教授翟志才进行了解读。
翟志才认为,标准更严了,指标更多了,重点领域扩大了,观念转变了,这是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的最大区别。与已经过去的“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的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污染减排、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环境治理、清洁空气、生态修复成为五大关键词。
总体来说,这份《规划》把建设“绿色嘉兴”作为最大的生态工程,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构造宜居城市环境,其规划的年限从2011年至2015年,远景展望跨度到2020年,通过在六大领域实施八大工程六项措施,持续改善嘉兴市环境质量。
目标: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主要指标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下降12.3%(其中工业加生活减少13.3%),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2.8%(其中工业加生活减少12.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4.2%,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12.7%。
关键词:污染减排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
为保障各项污染物减排指标的完成,《规划》把“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分为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和固体废物污染六大重点领域,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八大重点工程,以工程项目带动全市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
今后五年,全市拟实施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有200多项,其中2012年至2015年计划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15项,总投资预算达到130亿元。
解读:国家对目前的环境形势作出的判断是局部地区有所改善,但整体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在嘉兴这样一个特殊地区,要保证在“十二五”期间能做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减排达到不错的效果,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嘉兴市人口不断增加,生产活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从两项增加至四项,水和大气的减排指标分别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
为实现以上这些总量减排目标,《规划》在指导思想中指出,嘉兴在“十二五”期间的环保工作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观念上,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在防治领域上,要把污染控制重点从工业和城市向农村和农业转移;在监管方式上,从被动执法向主动防范转变。
目标:实现地表水出界断面水质不劣于入界断面水质,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5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50%。
关键词:饮用水源保护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和“绿肾”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执法检查活动,定期、不定期对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中已关停企业、已取缔的排污口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水源地风险源名录,确保饮水安全。同时,进一步拓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范围,将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纳入重点整治内容;通过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扩建、新建一批集中式水厂,配套完善给水管网延伸及改造工程,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安全供水,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应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解读:从水环境现状分析来看,嘉兴市域内地表水环境不容乐观,主要监测断面达标率极低,水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等主要指标均大大超三类水质标准,特别是氨氮和总磷超标严重。
嘉兴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在近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性改观,在认清这一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水质,是“十二五”期间水环境改善的重点。
前几年,嘉兴市规划建设了石臼漾生态湿地公园,成为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一个“绿肾”,大大提高了饮用水质量。目前石臼漾水厂的生态湿地净化模式效果明显,经过生态湿地净化的水质已经接近三类。这一做法,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向全市推广,如推动南郊贯泾港水厂、嘉善县的长白荡、海盐县的千亩荡等生态湿地建设。
目标:水污染防治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大于45%,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村覆盖率大于70%。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污染防治重心从城镇向农村转移
“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六大工程”,即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效率为核心的“乡村清洁工程”;消除秸秆焚烧大气污染为目标的“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控制畜禽粪便污染的“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防治水产养殖污染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工程”;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的“农药化肥减施、替代工程”;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农田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等。通过有效控制农村主要污染源,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环境管理水平,形成绿色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建设“美丽乡村”。
解读:在防治领域方面,把污染控制重点从工业和城市向农村和农业转移,这是“十二五”期间一项主要的环保观念转变。
从2010年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可知,嘉兴市境内的年废水排放总量达到40077万吨,污染物负荷较重。养殖业和生活源排放是COD的主要来源,种植业和生活源是氨氮的主要排放源,养殖业(及种植业)是总磷的主要排放源。
从嘉兴境内排放源分析,2000年以来工业污染源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已经很小,要进一步改善嘉兴市地表水水质,尤其是要降低水体主要测定项目氨氮和总磷的浓度,减少劣五类水体的比例,尽快达到“十二五”期间基本消灭劣五类水的目标,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另一方面应重点加强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工作重心从城镇向农村转移。
目标:嘉兴城乡环境空气质量要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在95%以上;年均酸雨率和酸度比2010年均有所下降,灰霾天气出现频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清洁空气灰霾天气出现频率明显下降
“十二五”期间,深入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是嘉兴市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区域联动的大气污染防控机制,全面加强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控制,保证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减排任务的完成。
解读:尽管目前嘉兴市的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大多处于优良的状况,但与市民的实际感受差距较大。事实上,从2006年至2010年嘉兴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中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未见明显下降,二氧化氮浓度反而有所上升,只有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略有下降。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灰霾天气增多,区域内酸雨严重,大气中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细颗粒物(PM2.5)、臭氧、VOC及恶臭污染物等,均未纳入现行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因此,“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氮氧化物也作为衡量空气环境的一项约束性指标,而要完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减排,必须要求各大燃煤电厂和燃煤锅炉实施脱硫脱硝改造。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另外一个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十二五”期间,嘉兴市将加大机动车尾气的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
目标:从2011年起嘉兴市全面启动土壤污染调查和受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到2015年,基本建立全市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受污染土壤的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市域内典型区域、典型的受污染土壤初步得到修复,受污染土壤修复面积比例大于20%。
关键词:生态修复土壤修复和辐射安全首次纳入规划
解读:土壤污染防治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确保农业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因此,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的指标在总量控制、水环境质量、水污染防治、大气环境质量、固废污染防治、声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新增了土壤污染防治指标。
辐射领域是“十二五”期间新增的重点整治与保护领域。随着2011年发生在日本福岛的严重核泄漏事件对全球产生的重大影响,辐射环境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地域特点来看,辐射环境污染防治也是嘉兴市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方面。“十二五”期间要形成符合嘉兴实际的电离辐射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强化电磁辐射知识宣传,让群众客观认识电磁辐射。
- 嘉兴出租车起火部位都在仪表盘处 或由电路问题引起
- 嘉兴市交警查酒驾:有人当场认错 有人撒腿就跑
- 汽柴油价重返历史高点 嘉兴车主凛冽寒风中排队加油
- 老旧社区管理的答卷 嘉兴民生服务"网罩"4万居民
- 嘉兴两辆油改气的出租车自燃 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