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9日讯 电影《古墓丽影》向人们展示了古墓中的神秘世界,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以寻觅传奇的“劳拉”(《古墓丽影》女主角),看见的却是盗墓者留下的千疮百孔。昨天,记者接到热心读者报料,桐乡市崇福镇新益村李家兜遗址被盗。接到消息后,记者随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遗址现场了解情况。
价值:
保存最为完整的汉墓群
昨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桐乡市崇福镇新益村李家兜遗址,由于连续一个多月阴雨连绵,该遗址周边的小路泥泞不堪。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块凸起的普普通通的榨菜地,再仔细一看,榨菜地的中间立着块牌子,上面写着“李家兜遗址”,原来,这次发现的遗址就在这菜地下面。
据了解,李家兜遗址位于桐乡市崇福镇新益村李家兜小组,是一个东面临河、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的墓葬群。20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曾在高出周边水田2~3米的土墩的中部发现过一座完整汉墓,并且在其地表采集到零星汉砖和青铜器残片,据此判断为汉代遗址,年代应该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该遗址是目前桐乡市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墓葬群,对研究桐乡汉代遗址的分布情况及汉代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现场:
盗坑有近20个
在遗址现场,记者看到了许多盗墓者“光顾”后留下的盗坑,还有零零散散的一地破碎陶片,“这里的大坑有两三个,小坑有十几个,大小从直径3厘米到30厘米不等。”桐乡市博物馆文物保护部门主任徐进向记者介绍。
记者走到距遗址最高点十几米处,发现这里的盗坑尤为密集,“这个坑是新挖的,都是圆形的深沟撬印子。”徐进指着脚下的一个大坑告诉记者,判断一个盗坑新旧程度可以从其旁边的土壤颜色来辨别,“这个是比较新的,从时间上判断,大概十来天左右,而像这样的坑深度可达1.5米。”记者仔细看了看周边的情况,发现附近十米范围内这样的盗坑竟然有六七个,而且是连续并排的。
“这块塌方处,应该是一个汉代的坟墓。”徐主任带着记者来到一块塌方地,周边有许多破碎的陶片,他拿起其中一块分析道,“你看这块陶片,是弦纹硬陶的敞口壶的一部分,这是典型汉代文物的特征,而且旁边还有盖子,说明完整度很高,由此判断应该是个随葬品。”
“这个墓葬群没有值钱的玉器、金器,只有最普通的陶器,但是近五年来,陶器的价格有所上涨,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盗墓者。”徐进说,“就像这个敞口壶,完整的话,应该有50厘米高,在市场上的售价可达两三千元。”
手段:
手拿铁锹夜晚行动
文保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盗坑来判断,这里的盗墓现象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有的盗坑周边翻起的土壤早已没有了踪迹,“盗墓者基本上都是晚上过来的,而且不只一个人,应该还带着铁锹等工具。”遗址周边的村民朱妙华说,由于这些盗墓者都是夜晚行动,所以自己从未亲眼看到过,但是早上起来会发现遗址处又多了几个盗坑。
据了解,这些盗墓者的盗墓手段并不高明,首先他们选择的是表土层比较薄的地方下手,用铁锹挖下去后,碰到硬的东西,就表示挖到“宝贝”了。“他们通过看地层的颜色,判定地层的走势,打洞后看土色,基本就能判定这个汉墓的中心位置在哪。”徐进说。
据悉,桐乡的地下古遗址中,文物部门登记在册的有67处,分布于全市12个镇、街道,在桐乡以“C”字形分布,主要集中在桐乡西南边,与海宁、余杭等地的交界处。其中洲泉镇、屠甸镇、高桥镇和崇福镇是桐乡市地下古遗址的主要分布区域,四镇地下遗址数量占全市地下遗址总数的53%。
地下遗址分布之广、数量之多,给盗挖盗掘者带来了可乘之机。“盗挖者往往利用老百姓文保意识的淡薄和政府部门管理上的疏漏对古遗址进行大肆盗挖盗掘,甚至在大白天也明目张胆地盗挖。”面对盗墓者的猖狂,徐进也感到很无奈。
措施:
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我们在发现他们盗挖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昨天我们在这里立了一块牌子,告诉他们这个地方是一个文物点,不可以乱挖,给盗墓者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徐进说,这处遗址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接下来可能会进行考古性的发掘。“天晴后,我们的工作人员马上就会进场进行一个探明,明确具体分布点后再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尽快对这一片进行考古性的挖掘。”
此外,同行的桐乡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文物监察)大队副队长陈金兴也表示,对于文化执法大队而言,一方面要加强文物巡查的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盗掘盗挖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加大与公安机关和各乡镇的联系,“像这里发现的这种情况,我们会争取安排人员定期过来查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还要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的相关条款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周边居民抵制这种盗挖盗掘行为的意识。”
- 浙师大专家考察“王柏墓” 附近许多古墓被盗挖
- 深入挖掘文化“大美”共创和谐幸福新余杭
- 浙江省投入20亿元挖掘“海洋生产力”
- 萧山盗墓贼被抓之后 杭州首次大规模发掘土墩墓群
- 萧山湘湖蜈蚣山发现商周贵族墓 挖掘完毕可能会展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