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3月19日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里红妆”被打造成博物馆,成了知名的旅游文化产业品牌;泥金彩漆工艺“镶嵌”到精美的工艺品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清刀木雕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宁海县正投入重金开发非遗产业。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科学开发,在发展中保存自己,并发扬光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运作的互动和良性循环。”宁海县委书记卞吉安介绍,为破解非遗传承和发展难题,近年来,宁海积极探索非遗产业化路子,成立了非遗保护办公室,对县内30多个非遗项目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方案,并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扶植非遗项目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非遗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宁海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才良说。面对即将失传的技艺,老黄尝试将非遗清刀木雕技艺产业化。这项有1000多年历史的老工艺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广泛欢迎,海外市场订单纷至沓来。短短几年,清刀木雕传承人发展到了50多人,年产值超过1200万元,日本七成以上的寺院都有黄才良公司的清刀木雕作品。尝到甜头后,黄才良又对国家级非遗泥金彩漆工艺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嫁接”到工艺品上,实现规模化生产。去年宁海有超过1000万元的非遗产品畅销海外。
非遗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着宁海民间资本的关注。“十里红妆”吸引了1.5亿元资本投入。目前,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21800平方米的“十里红妆”新博物馆接近完工,“十里红妆”产业发展集团也即将成立。汇集非遗作品的东方艺术博物馆也将开始建设,总投资达到4000万元,建成后将带动宁海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非遗产业化,不仅带出了一方产业,还培养了非遗传承人。宁波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与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合作,老技师走上课堂传授技术,连续开办3期非遗传承人培训班,期期爆满。为重振宁海“十里红妆”木作雄风,宁海家具协会制定了老艺人保护计划并着手培训年轻人,目前,该项计划已经启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