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在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越来越明显的当下,实体经济如何冲破阻力迈开大步向前进,是很多企业正在反复思考的问题。
从一家创业初期年产值不到200万元的小型企业,成长为一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专业制冷压缩机配件制造企业,浙江格兰德机械有限公司逆势前行的步伐显得并不那么吃力,原因在哪里?5月8日,记者专门进行了一番采访。
攀“高亲”
与“世界冰箱的心脏”做邻居
董事长林德清说,格兰德的发展之路就是由一次次转型升级构成的,而将企业搬到南湖区就是格兰德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1995年,林德清在温州创办的冲压件厂开始和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合作,当时还只能做盖板一个冲压件,经过经营实践,林德清开始慢慢认识到,要想做好配套业务,用户是关键、品质是基础、服务是保障,于是从企业发展战略上进行调整,采用“攀高亲结大户”战略代替原来的“点多面广”战略,坚持与优秀的大客户合作。
2001年,林德清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工厂从温州搬到了嘉兴工业园区,成了中国压缩机龙头企业加西贝拉的“近邻”。就近配套,不但为加西贝拉降低了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同时也为自己扩大了业务范围,从原来的单一零件配套扩大到了6大种类零件,年产值实现了千万元的突破。
2007年起,面对加西贝拉对高效电机配套的大需求,格兰德连续4年投资近亿元,先后引进了3条德国STATOMAT公司的电机定子生产线,同步引进日本的高速冲床及磨具、热处理设备等,组建国内配套企业中装备最优良、产品最高效节能的压缩机电机专业生产线。解决了加西贝拉高效电机配套的难题,同时实现了格兰德向压缩机核心部件制造的拓展。
抓技改
砸4000多万改造提升设备
跨出的每一大步都能获得成功,除了决策者对企业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格兰德在每一个阶段除着力于引入先进的设备扩大产品线外,还花大代价用于技改,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改善能源的有效利用,夯实企业内在发展动力。
“以前我们生产电机的一道关键热处理工序用的是电能加热,能耗太高……”公司总经理许新江说,去年6月他们投资了10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一套新炉子投入生产,改电能为天然气,不但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还节约能源、降低了车间的温度和劳动强度、节省了用工,他们计划今年12月底再引入一套。
据悉,近年来格兰德已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装备的改造和提升,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使生产效率提升了60%。
优结构
多触角发展优质客户
“攀高亲结大户”让格兰德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去年10月,格兰德在北京的分公司注册成立,今年4月,北京分公司开始试生产。这家分公司对于格兰德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格兰德又顺利“攀上”了一个国际压缩机制造“大户”——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
“与加西贝拉合作获得成功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只做大单一用户是不太利于企业良性发展的。”许新江告诉记者,他们开始延伸自己的触角,不断优化用户结构。
如今,除了不断加强与加西贝拉和北京恩布拉科的合作外,格兰德还先后与上海日立、美的集团等国内知名大型制冷压缩机制造企业配套,在做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目前,格兰德年产值已达3亿多元。
- 丽水援疆指挥部三措并举努力推动产业援疆工作开展
- 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
- 企业推行的“全员改善”活动 职工轮流当“管家”
- 湖州:寻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金钥匙”
- 助实体经济减负 青田金融机构为发展注入活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