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1日讯
这五年来,无论学生、家长和老师,还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浙江教育改革的参与者、践行者,也是最直接的见证者。
上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新消息:“全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过前期广泛征求意见,已经蓄势待发。”
事实上,浙江教育体制改革始终在进行中。今年起,浙江省再推保障教育公平重大举措: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坚决要降到5%以下,或做到大幅度下降;杭州市更是实行“零择校”,择校不留一个口子。政府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而今秋呼之欲出的深化高中课改,又将是浙江教育改革的一次大手笔。
免除学杂费,让每个读书的孩子受惠
2006年秋季开始,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比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超前了一年,此后一系列改革不断推出:2007年的“书香校园工程”,每年140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配送图书;2008年开始,全省761所小规模学校实施调整改造,以及名校集团化办学、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爱心营养午餐工程”……
今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则教育调查。该调查显示,浙江在与全国其他省份的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中,稳居三甲之列。尤其是各省份的教育机会水平比较,浙江更是首屈一指。
“这最能反映浙江在维护教育公平、公正方面作出的努力,也是浙江教育近年的主要目标。”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维护教育公平公正,最近的举措就是治理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择校乱收费,按民间的说法,是“历史上最‘牛’的教育治理”,杭州宣布今年就做到“零择校”。教育厅相关人士说:“浙江孩子不会没书读,只是不能任意择校了,这也是为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
严禁“择校”,维护教育公正公平
学生不择校,学校也不能随意掐尖。
浙江教育近年来的新理念是,学校的发展不应来自于争生源,总想着靠生源占便宜,而应靠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真正的好学校,能让各类学生品尝快乐和进步。为让所有初中都有机会成为优质普高生源地,浙江省教育厅几年前就确定了将50%的优质普高招生指标,按学生数分配到普通中学。
在大学里,2007年浙江高考推行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让绝大多数高三毕业生不再有填报失误的遗憾。起初,有个别学校还有异议,认为这样一来,捡不到高分落榜的尖子生,吃亏了。后来慢慢也就理解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对寒窗苦读的学生意味着公平,对学校也未尝不是一种公平——招生压力轻了,招到的学生水平相仿,编班教学方便了。这种公平或许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但起码是现阶段大家认可的一种公平。
为确保教育公平公正,近两年,教育部门还加大力度,规范体育加分,包括加分类别减少、加分分值减少等等。
“三位一体”招生,让偏才也能脱颖而出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只强调“分数优先”,肯定有弊端。为此,浙江教育这些年一直在探索。
早在几年前,在高考中就实行英语听力和通用技术一年考多次的改革;去年浙江两所高校杭州师范大学与浙江工业大学,又率先进行了“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即高校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和面试成绩三项综合来录取考生,受益考生260人。
今年,“三位一体”改革扩大到14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职院校,预计招生3000人左右,让许许多多考生看到,高考升学的路径,越来越宽了。
据教育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根据招生专业的情况,‘三位一体’高考分数权重可以更灵活,可以低于50%,在严格录取程序保证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让一些具有突出特长的偏才也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