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杨可威
浙江在线06月29日讯 “如果这次期末考试,数学得95分以上,玩iPad,每天可以加15分钟;如果没考到90分,没得玩了。”
6月26日、27日,是杭州许多小学期末考的日子。对三年级小学生小天来说,这次数学期末考试,是最近的人生大事,“这关系到我的福利哦,如果没考好,以后就不能玩iPad了,我可不想这样。”
6月是个考试季,高考、中考、期末考,陆陆续续都结束了。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考试成绩的好坏,不仅仅是分数的不同,荣誉感的不同,还有更大的物质奖励等在那里。
“考得好,我给你买iPad。”
“语文考前三,暑假就给你买电脑。”
“数学考95分以上,就满足你养小狗的愿望。”
“这次考好了,爸爸妈妈各奖励你500元。”
“如果能考100分,就带你去旅游……”
考前,很多家长都给了孩子这样那样的许诺,因为家长觉得,这能给孩子很大的动力。
考完了,分数出来了,“犒劳经济”的效应就出来了。
在杭州颐高数码广场,记者看到一个家长正带着孩子买iPad2。男孩是中考生,这次的中考成绩考了506分,刚好被杭高录取。
爸爸很开心,说儿子超常发挥,一定要奖励。儿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儿子也不贪心,就要了一个iPad2,暑假里可以玩一玩,等到了高中,就要重新战斗了。
最近几天,因为老下雨,所以来买电子产品的学生不多。但据一位店主说,高考、中考刚结束时,来这里买电子产品的可不少,主要是买游戏机、电脑和iPad。
“基本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的,买什么都已经事先商量好,也不怎么挑选,直接买了就走。”
记者在钱报家长会QQ群里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很多许诺了“奖励”的家长挺矛盾的——孩子说要买鸡、买兔、买小狗,如果考试成绩真的达到了要求的分数,要不要兑现承诺?
家长群里,一位爸爸已经跑了好几个花鸟市场,都没有狗卖。“孩子不相信,我就带着他跑了几个市场,眼见为实。后来跟他商量了一下,就买只宠物兔吧,他嫌几十元的长得太快,一定要买两百元的垂耳兔,因为这品种的兔子,长得比较慢。”
QQ群里不少家长,除了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还选择用外出旅游奖励,到哪去玩,让孩子自己定,父母请年休假,陪着一起出去玩。
一位家长说,他所认识的家长中,有九成都对子女考试成绩施行各种奖励。
在浙江中青旅,这段时间报名旅游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多起来了,占到了50%以上。
中青旅一位姓史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高考一结束,马上就有家长陪着学生来咨询。虽然今年外出旅游的费用比去年涨了10%~20%,而假期旅游又比平时贵20%~30%,但家长毫不犹豫就签单了。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挑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许诺“画得好就给奖赏”,另一组只告知“想看看你们的画”。三个星期后,前组的孩子们大多不情愿主动去绘画,兴趣明显降低了。而后组的孩子却一如既往地积极绘画。
奖赏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又有使人只对奖赏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失去兴趣的危险。
家长的“奖励观”
我吃过大亏,万元奖品在家积灰
二毛妈总结8年奖励经:达到一档小奖,二档以上大奖
说起“犒劳”孩子这回事,杭州风帆中学初二学生家长二毛妈妈自嘲“吃过大亏”,“儿子小学五年级时,为了‘犒劳’他,我曾经送出一台手工大提琴,价值一万多,后来就放在家里积灰,真当浪费。我一想起来就肉痛,后悔自己不该轻易许诺。其实小孩子么,精神奖励就好了。”
这是二毛妈妈8年奖励路的经验总结。
从二毛小学一年级起,只要期末测验考得好,都会被妈妈牵进哈根达斯冰激凌店,大吃一顿。
“哈根达斯多少贵哦,这个奖励应该也不算小吧。”二毛妈妈一边回忆一边偷笑,“那时也不一定非要他期末考成绩好才去,平时小测验满分,或者表现好,我都会主动带他去吃。嘿嘿,主要我也想吃冰激凌,就缺这么个理由。以奖励儿子为名去吃,一举两得。”
吃了N年哈根达斯冰激凌当奖励,二毛有点腻了。
2009年,二毛小学五年级,去北京参加一项全国钢琴比赛,他有了新想法。
“当时我想,他去北京顶多也就是优秀奖,所以啥也没准备,就去了。”二毛妈告诉记者。
赛前母子聊天,她随口荡了句:“要是你拿了优秀奖,要妈妈奖什么?”
“飞盘一只。”儿子说。
妈妈心里一盘算,一只飞盘才15块,OK。
接着妈妈又开玩笑问,“三等奖呢?”“二等奖呢?”
“二等奖、三等奖,儿子要啥奖品我忘了。我又说全国金奖呢?他说要手工大提琴,我想这个金奖,想都没想过会拿到,就顺口答应下来。”
就为这个许诺,二毛妈妈一直后悔到现在,“哪晓得儿子真搞了个金奖回来,逼着我买手工大提琴。”
二毛妈妈再一打听,手工大提琴起码要一万多块,这笔钱就是放到现在也不是小数字,何况是4年前。
二毛妈妈坦言:“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耍赖,一会儿跟儿子说自己工资还没发;一会儿告诉他,现在乐器店里没货;一会儿又借口找不到老师,买了大提琴也没地方学……”
结果妈妈耍赖耍不过儿子。“他用不读书威协我,还说不练钢琴,回家作业也不做,我吓煞的。加上他拿了金奖,我高兴得也有点头脑发昏,就豁出去了。”
那年7月,冒着酷暑,二毛妈妈去上海背了台大提琴回来。
在二毛妈眼里,儿子想要大提琴,一方面是因为刚从维也纳回来,对大提琴这种乐器很好奇,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妈妈能不能兑现承诺。可是妈妈兑现了承诺,儿子却因为很快升入中学,功课繁忙没时间练琴,琴艺一直进步不大。
二毛妈妈幽默地打了个比方:“他现在拉大提琴,就比杀鸡杀鸭好一点点。”这么好的琴放着不用,真当是暴殄天物,二毛妈妈因此总结,随便许诺的事做不来的,要失策的。
既然上过一次当,当然没第二回了,从此以后,二毛妈给的都是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就没了。
“其实也不是我抠门,这两年期末考试前,都是让儿子自己定目标,奖品等达到了,再由他提,但要在我们的经济承受范围内,经家庭会议讨论决定。不过他一般目标都定得很高,所以我就省钱了。”她解释说。
例如,这次期末考试,二毛定了三个目标:班级第一名、年级前五名、总分460(满分510)。达到一个目标小奖,达到二个及以上有大奖。
“达不到,说明他好高鹜远。有的孩子容易飘起来,爸妈又不好当面打击,不如让他定目标,万一达不到也能让他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比我说管用。万一达到目标,那是最好,大家都开心,反正奖品再议,大提琴这样的,肯定不行了。”这是二毛妈最新琢磨出的科学犒劳法。本报记者沈蒙和
钱报家长会 考得好,给孩子奖什么 家长:零花钱,按考分给老师:95分,不用做假期作业 在钱报家长会QQ群,一说起期末考后给孩子的奖励,他们都有许多办法: 天天晴朗:孩子读6年级了,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在考前许诺过她什么,考得好不好是她自己的事,我只要求她尽到自己的努力。倒是孩子的学校有“承诺”,期末年级前XX名奖学金XX元,好像还上了三位数,小朋友们在那暗自使劲呢,呵呵。 高木易:我是有答应孩子,期末考试考好了,有奖励,有时是书,有时是美餐,不一定,但都有兑现。 六六妈咪:考双百,我答应给儿子买双旱冰鞋,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有奖励。一年级,我觉得小朋友假如认真仔细点的话,没有不会做的题,可我儿子太粗心,而且考完不习惯检查,往往就会失分。 tsamlyfgj:其实也不算承诺,只是下个月女儿8岁生日,自从上学以来,学习也一直挺自觉,这次期末考试又得了双百分,所以打算给女儿去影楼拍一套照片。 开心一生:我是老师,每次期末都会有奖励:满分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礼物,一般都是一本下学期的课外辅导资料。95分以上(我一般都教低年级)的孩子,可以不用做假期作业,其余的就需要做了,如果考试不认真的孩子,还需要增加一定量的作业(不过不会太多)。 huabanyu:应该给奖赏的,我家孩子上小学成绩一直很好,从不给奖,有时考个满分回来也就美言几句。现在上初中就不一样了,我们有个口头协议,90~95分奖30元,95分以上奖50元,满分奖100元,就是因为孩子粗心才有了这种奖。这样孩子的零花钱就不给了。 王子蕊:我们家的想养兔子或鹦鹉,我正在想替代方案呢。去年养了只鸡,现在沙发底下的鸡大便还有痕迹! 校长的“奖励观” 学军小学一位副校长说,奖励要用心 最忌讳今天定目标,明天就奖 杭州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副校长李勤,最近刚学会了一个新词汇,叫做“奖励经济”:期末一来,商家的iPad、手机销售量就直线上升。不光是小学生,中考的、高考的孩子,这几天估计天天盘算着买这买那,或者谋划着世界各地游,就等着暑假了。 李勤说,他并不排斥奖励机制,包括合适的物质奖励。只要父母奖励的时候,用了心,用了技巧,结果就是皆大欢喜。 迟一步的奖励,更容易有惊喜 在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向香港小朋友学作文》里,香港嘉诺撒圣书院中学一年级的萧娴,写了一篇作文《连环礼物》,讲的是她希望得到一部触屏手机的故事。 她跟爸爸提了要求,爸爸是个的士司机,收入可能也一般,她也一直不敢提太过分的要求。有一年圣诞节,她看到同学们收到各种电子产品礼物,也很希望自己得到一部触屏手机。她鼓起勇气跟爸爸提了,爸爸有些犹豫,还是答应了。 可是圣诞当天,孩子拆开礼物却发现,礼物不是触摸手机,而是一支画笔。爸爸跟她说,触屏手机十分昂贵,你现在也用不着那么多功能的手机,你画画技术那么好,如果你勤加练习,发展个人兴趣,将来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 孩子起先不理解,很无奈也很失望,但还是用爸爸送的画笔,画出了一幅幅作品。 终于有一天,她的一幅作品获奖了。到了颁奖日,爸爸又送给女儿一份礼物,是触屏手机。这也是爸爸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结果,多么温暖的故事,多么激励人心的礼物。 在李勤眼里,香港爸爸这样的做法,奖励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物质本身。 奖励努力的过程,更讨巧 在学军小学,他发现有的家长,做法也非常讨巧。 比如说,假期里全家本来就打算出门旅游,早就有了安排,但刚好卡着孩子大考结束,就顺便给孩子定个小目标——这个目标也不会太严苛,孩子只要认真对待,就可以欢快地享受这个丰盛的假期。这么一来,孩子压力不大,考前会很有动力,考完了呢,又很有成就感。 对像奖励电脑之类比较重磅一点的物质奖励,李勤说,首先觉得,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可以承受,也是有必要的。“像现在的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有电脑课了,孩子提前有个接触,上课就不会脱节。” “我比较赞成的是这样的做法,家长可以给孩子物质奖励,电脑也好,旅游也好,但是越贵重的奖励,建议越需要给个提前量的规划。” 比如提前一年,就跟孩子定个努力的目标,这一年,孩子就会有期待,而长期的努力过程,可以养成良性循环。家长也可以在这一年时间里,告诉孩子,自己也在为付出这个奖励而努力,和孩子一起加油。 “比较忌讳的是,家长拍拍脑袋,搞即兴奖励,今天跟孩子说目标,明天考得好,就立马奖;考不好就扭头翻脸,冰火两重天。” “同样是奖励一个iPad,提前规划奖励和即兴奖励,一个可能给孩子带来启发,一个可能让孩子对游戏上瘾,家长对奖励这件事情的操作方式和引导方式不同,效果肯定不一样。” 孩子最渴望被认可,而不是物质奖励 “用物质激发孩子的动力,是比较简单、偷懒的办法。”浙师大教务处处长李伟健教授,对期末家长的突发物质奖励,不以为然。 李伟健是专门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家,他先讲了个比较专业的说法:能刺激人上进的动力,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外在的奖励,可能会削弱内在动力。 李伟健给记者讲了个故事,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跟着爸妈的调动,转学到美国上学。去了美国以后,他的书包越来越轻,爸爸一看这情况,感到很担心,“孩子太轻松了吧?” 没想到一个月不到,孩子就来找他,“爸爸,我想写篇论文,研究饺子和中国文化的关系。”爸爸听了吓一跳,很意外也很惊喜。接下去几个月,爸爸带着儿子到各类图书馆找资料,儿子一点点整理写成论文,最后,这个四年级的孩子,写了整整七页,关于中国的饺子文化,他的学习热情就是这么释放的。“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的。” “外在的、物质的鼓励,会让孩子对物质越来越期待。但人的物质欲望是无穷尽的,到后来,家长会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且总是被物质来刺激成就感的孩子,特别容易放弃,因为他如果感到自己做不到,大不了只是一个电脑或者一个手机没有了,他暂时不要了。但这个环节在他的成长过程来讲,是不利的。” 李伟健说,家长需要慢慢地调节激励手段。奖励孩子,要注意奖励好的行为,而不是结果;要了解孩子的需要,不应由家长说了算;可以尝试用其他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取代物质奖励……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三万多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按照“产出”给奖励,也就是考试达到一定分数后才能获得奖金;另一组学生按照“投入”给奖励,只要读完一本书,就能得到两美元。结果发现,按“投入”奖励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不给奖金后,不少学生仍然坚持阅读。 研究人员说,人们需要得到肯定和赏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的是被认可的感觉,而不是具体的物质。 奖励个案 给女儿的奖励年年是书 “抠门”爸爸说不想女儿太看重物质 都说女儿要富养,杭州采荷实验学校初一学生童心远爸爸,不这么认为。至少在童爸看来,这个“富”,肯定不能是富物质。 童爸对自己的引导很坦然:“我们希望她不要太重视物质,吃穿用能满足基本要求就可以。你可以理解我是个‘抠门’老爸,不过我是有套路的。” 童心远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当她做了好事、大胆发言、主动做家务等各种小“作为”,童爸童妈都会马上给予奖励,“比如到超市去,我就会跟她说,你今天表现非常好,爸爸给你买五块钱的东西,你自己去采购吧。”这个时候,小姑娘就会走遍超市角角落落,买到自己最高兴的“5元组合”。 其实女儿班上有钱的孩子不少,物质享受都满奢华的。童爸的这些“情报”还都是女儿回来讲的。 比如童心远读小学高年级时候,班上的家长,都陆续给孩子配了手机。为了联络方便,童爸也给童心远配了手机。但这部手机吧,是他自己用过的二手机,功能很简单。 有时候童爸也会反思:“女儿在物质上,跟同学比,会不会自卑?” 他去问童心远的看法,比如,“你爸用破自行车接送你,你会不会觉得没面子?” “不会啊,挺好的。”乖女儿一句话,让童爸继续坚持自己的教育思路。 童心远上学以后,也跟别的孩子一样,有期末考试的奖励。但她的奖品,年年都是书。 童爸童妈按照科目来定奖励,“每门课考到什么分,就可以得到一本书。要什么书,多少钱的,全部由她来定,只要不是太过影响她身心发展的书,都给买,我们说到做到。” 这个约定,让爸妈和女儿都很满意。 “其实童心远的‘收入’还可以,我们平常给她零花钱,她自己给报刊投各种稿件也有稿费,过年么有压岁钱。除了大头的钱我们保管,其它收入,她都可以自己支配。” 童爸发现,童心远的钱都装在自己一个储蓄罐里。虽然没算过,但估摸着女儿的小金库里,几千元钱肯定是攒出来了。 可这么多年来,童心远从来没用过这些钱。除了家里爸爸妈妈过生日,她会主动站出来说:“我赞助200元给爸爸妈妈过生日……”能给爹妈花钱,她觉得很神气。 “我们觉得,物质欲不强是好的品质,希望她把生活过得比较实惠。但是这个社会是复杂的,女儿对钱太没有概念,我不知道是不是会对以后的生活有影响……”与周围个个都不吝奖励的家长比,势单力薄的童爸爸有时挺矛盾。
- 衢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迎来"大考" 陈新于汇报会致辞
- 大考已过忙聚会 嘉兴“谢师宴”水涨船高(图)
- 未来5到10年 宁波民企将迎来交接班“大考”
- "聪明家电"渐行渐近 宁波中小家电企业面临大考
- 一向乖巧优秀的男生 为何在大考前变得像“刺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