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鳙鱼(俗称包头鱼)、鲴鱼(俗称黄条),是普通人家的桌上美味,这三种鱼,也是天生的“河道清洁工”。
去年冬天,经杭州市市区河道监管中心与市农科院筛选,最后选中这三种滤食性鱼类鱼苗120万尾,投放在贴沙河、新塘河、上塘河与城郊接合部的虾龙圩河。
大半年过去了,这些小鱼苗渐渐长大,环保部门最近的监测结果显示,它们的清洁工作干得不错。杭州的备用饮用水源地贴沙河,目前水体透明度保持在0.6米以上。
黑臭河
已基本无异味
通过投放鱼苗,改善河道水质,是市区河道监管中心的一次新尝试。
为什么这种尝试来得有点“晚”?
河道监管中心工程师徐玉裕,已参与杭州河道治理多年。他认为,投放鱼苗这种生态治理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河道,必须选择截污纳管已经到位,外源性污染源已经有效得到控制的河道。
比如,在虾龙圩河北侧,有条娄家湾河,这条河道与虾龙圩河接口处因长期杂物堆积,过去被市民经常投诉为“黑臭河”。
这种情况,仅靠小鱼的力量,远远不够。
在向虾龙圩河投放鱼苗之前,西湖区城管局通过人工清淤和机械疏挖等方式,挖出腐烂淤泥,从源头上阻止了河道被污染。
现在的虾龙圩河道水体,已基本无黑臭、无异味,水质也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至目前的Ⅳ类。
鲢鳙鲴鱼
各司其职
鲢鱼、鳙鱼、鲴鱼,是怎样清洁水源的?
鲢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到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
鳙鱼,又称花鲢,包头鱼,能够吸食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鳙鱼不爱跳跃,生活在水体中层,主要吃轮虫等浮游动物,生长速度快。
鲴鱼,又称生态鱼。生活在最底层,喜食腐泥、有机碎屑。生长速度快,滤食性极强,能够清除水中的磷、氮等富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投放鱼苗和种植水生植物,哪种治理效果更好?
徐玉裕回答:“这就好比有的河道‘吃素’,有的河道‘吃肉’,不管吃肉还是吃素,只要营养均衡,水质净化就好。”
另外,有些市区河道,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这种情况,通过投放鱼苗,会比较合适。
比如,中河、东河承担着行洪防汛的功能,不能在河道中央种植生物岛,上塘河、新塘河属于通航河道,也不适宜种植水生植物。
这些鱼是“河道卫士”
请让它们留在河道里
昨天下午5点,我沿贴沙河从体育场口走到庆春路路口,沿路上,每隔5-8米,就能看见三三两两的垂钓者。
下午5点20分左右,在贴沙河边的林荫道里,一位50来岁的大伯,骑着电动车,几乎在每位垂钓者面前,都停了一下,歪着车头,一脸得意地说:“喏,我钓上来的4斤多胖头。刚刚称过的。”
车筐里,是条活蹦乱跳的胖头鱼。
在贴沙河靠近凤起路口,还有垂钓者卖鱼,“大点的胖头每斤15块,小点的白鲢,每斤12块。这鱼是完全野生的,想想贴沙河的水多好呀,这鱼也没用饲料喂过。”
家住莫衙营的薛大伯,也喜欢钓鱼。“今年,贴沙河的鱼好像格外多,我专门去市场买了钓胖头的鱼饵。我钓上来的不多,会钓的人,一天能钓七八条白鲢,每条白鲢看上去都有1斤多。”
杭州市城管委市区河道监管中心想对大家说,“投放在河道的这些鱼,是用来改善水质的,想吃鱼,还是去菜场吧。”
按照《杭州市饮用水源管理办法》,贴沙河作为备用水源,今后不能开辟垂钓区。
通讯员 叶阳帆 戴伊万 孙丽红 记者 于佳 制图 高薇
- 环卫工人高温坚守岗位护清洁 为何同岗却不同待遇?
- 绍兴市水利部门查处一起建筑泥浆直排河道违法案件
- 杭州一些河道成了臭水河 截污纳管今年再启动184处
- 杭州启动184个截污纳管项目 河道黑臭将大大改善
- 杭州一些河道成了臭水河 截污纳管今年再启动184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