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7月24日讯 今天,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正式印发《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共列入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出土文献等9个门类491个项目。我省浙江古籍出版社的《中古俗赋校注》、《屠隆集》等7个项目,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卢文弨全集》、《杨简全集》等4个项目,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陆游全集校注》名列其中。
“被列入规划的项目,可以说代表了国家形象,同时也能优先得到古籍整理出版过程中的直接著作成本和稿费等资金扶持,完成项目难度会减少许多。”浙江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石英飞告诉记者。
本次出台的《规划》,编制重点在于促进散失海外中国古籍珍本回归的整理出版项目;甲金、石刻、写本等各类出土资料的文献整理出版项目;全面整理数学、天文、农医等科技典籍的出版项目,以及推进古籍数字化的出版项目等。石英飞说,《规划》已经将古籍整理出版逐渐细分化,各大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正朝着拾遗补漏的方向前行。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古籍类图书确实有些远,但在专业读者和学者中间,这类图书还是颇有市场。在本次《规划》录入名单中,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朱彝尊全集》和《章学诚全集》等4个项目被列入其中。“浙江大学的古汉语学科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影响力,依托学科优势,社里这5年一直在做《浙江文献集成》,像《沈括全集》、《郁达夫全集》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傅强对于此次入选项目数量并不满意,“今年没有申报绘画类古籍,但这次有很多出版社的绘画类古籍都正式入选,我们有《宋画全集》和《元画全集》,还有《历代绘画大系》,争取下次补报。”
作为开放式的《规划》,全国500余家出版社可以在接下来的每一年里进行补报或退出项目。但无可否认的是,相比于全国首次入选的491个项目,浙江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只有区区12项,与浙江的总体古籍藏书量相比明显不符。
“关键还是人员储备,现在是培养人才难,留下人才更难。”傅强直言,因为古籍整理出版受到市场的极大约束,许多人才耐不住寂寞,纷纷转行,“另一个原因是,能够从事古籍出版的人最起码得是相关专业硕士,最好是博士,而这些人才本身就不多。”他告诉记者,浙江大学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的博士只有个位数,硕士虽多一些,但供给明显不足。
石英飞说,古籍出版社此前一次性招聘六位编辑,真正合格留岗的只有两位。“他们的专业知识没有问题,但还需要打磨。”
在全国,浙江的古籍藏书量位居中等水平,如何运用好天一阁、浙江图书馆等藏书资源已经成为各大出版社正在研究的问题。浙江古籍出版社正和天一阁合作,准备出版31卷本的《陈登原全集》。“陈登原是和王国维、陈寅恪齐名的近代史学六大家之一,只要经费充足,就能把众多的藏书资源利用起来,古籍出版的体量会有较大突破。”石英飞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