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三代人的免费凉茶摊
顾大爷在茶摊前忙碌
浙江在线8月20日讯 (记者 施宇翔 吴晛 实习生 梅金晶)
下午四点半,杭州章家桥附近车流开始拥堵。杭二中分校的学生放了学结伴去买点心。
在锅子弄10号门口,一个并不起眼的凉茶摊伫立在公交站台对面。
73岁的老人顾忠根弓着身子,把茶缸放进一个自制的方形滑轮板,再用扫帚抵着滑轮板,一步步推着往家走。
这个免费凉茶摊,凝结了三代人的记忆。
36年前的万元户 摆起了免费茶摊
解放前,下仓桥的一家“茶食糖果店”门口,来喝免费凉茶的人排起了长队。
作为店主,顾忠根的外婆除了卖些荔枝糖,还免费向市民提供凉茶。“后来社会主义改造,就关门了。”顾忠根惋惜地说。
解放后,顾忠根跟着父母住在清泰街518号。
那一年,是1976年。
家门口有棵法国梧桐树,树下的石板常有人来坐坐休息。顾忠根的母亲就在那里搭起了一家馄饨摊。
父亲是临安电子设备厂的普通油漆工,忙完厂里的活,还经常帮左邻右舍做点油漆活。
在那个年代,帮人干点活,不谈报酬。但为了表示感谢,他们会时常送他一些茶叶。
母亲的馄饨摊附近有家“得意楼”饭馆,由于不供应开水,很多顾客便跑来馄饨摊要水喝。
母亲灵机一动,就把父亲收到的茶叶拿来泡茶水,免费供应给来喝水的人。
于是,这个爱心凉茶摊,就在那个年代诞生了。
起初,茶水量较少,供不应求。后来父亲厂里送来一个价值七八百的保暖桶,“生意”就好起来了。
为了节约成本,父母当时去对面的公用自来水处挑水。
“三十几年前,一碗馄饨卖1毛2分钱。当时我们家每天可以挣24块钱。久而久之,我们家成了万元户。”顾忠根说起往事,不禁笑了起来,“但我妈妈还是坚持供应凉茶。”
11年前,清泰街的房子拆迁,顾忠根一家搬到了建国中路上的锅子弄10号103室。凉茶摊也一路延续到了这里。
每年盛夏,在10号门口,顾忠根摆好凉茶摊,免费供应凉茶。
从母亲手中传承下来的凉茶摊,至今已有36年。
每天烧满12壶水 顾大伯要将凉茶摊摆到93岁
锅子弄10号门外的人行道上,一张红底黑子的“茶”字十分显眼。黑色的墨汁有些褪色,但遒劲的比划依然清楚。
这是顾忠根自己写的,用了七八年,贴在一块小黑板上。
茶摊很简单,三张木凳,一张稍大,两张稍小。大的上面放了一个茶缸和四个反扣的陶瓷杯,茶缸表面有路人用记号笔写下的“好人长寿”等字句,稍小的两张木凳上,各搁着两脸盆清水。
顾忠根笑称,看到不相识的路人在茶缸上写下的话,比拿了100块、1000块,还高兴。
早上五点,顾忠根准时起床。
他用勺子接水,把自来水一勺一勺舀到两把泛黄的茶壶里。
六点到八点半,顾忠根趁着峰谷电,把12壶热水都烧满。
每烧好一壶水,都要等上三四分钟,再烧下一壶。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顾忠根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水壶因为常年使用,保险丝已经很脆弱。
凉茶成分,几十年没有变。
茶叶、六月霜、桑叶、人丹、藿香正气水。
“预防中暑,防止消化不良。”顾忠根拉了拉身上的衣服说,“现在喝的人没有以前多啦。有时候茶水还有剩,我拿来洗澡,很凉的。”
每天五点半收摊后,顾忠根会出去锻炼锻炼,回家看看书。“我妈妈去世前告诉我,一定要把茶烧下去。虽然有时候家里人不支持我。但我还要摆下去,要摆到93岁!”
谈到为什么要摆到93岁,顾忠根有些伤心的说,母亲今年刚过世,享年93岁,自己一定要继承她的遗志。
“毛主席说过,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要坚持下去!”顾忠根眼里闪烁着泪花说道。
“实在是精神可嘉,那么大年纪,那么大热天,不容易啊。”居民孔阿姨摇着头说,“我们都躲在空调房里,他一个人在外面。”
下午4点20分左右,顾忠根准备慢慢开始收摊。
“等等!顾大伯!让我接点水!”开摩的的张师傅拿着水壶快步跑了过来。顾忠根笑呵呵地把茶缸重新抬到木凳上,打开水龙头。张师傅刚接完满满一罐,就喝了起来。“解渴啊,我喝了20多年了,从清泰街到这里,认准顾大伯的凉茶了!”
4点半,记者帮着顾忠根把茶缸端进了屋子,老人冲记者一笑,“我没有其他要求,如果有哪一天我做不动了,希望有谁可以把这个凉茶摊继承下去,这里饱含了我们三代人的心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