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数及医生数
浙江在线9月24日讯 长发烫得微卷,短袖T恤配一件连帽背心,蹬一双漆皮松糕拖鞋。当这样的张兰英走在路上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她是一名56岁的退休工人。
坐在热闹的社区活动室里,跟邻居们回想当年,张兰英满脸洋溢着幸福地说:“年轻的时候,经济条件不好,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们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身体。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终于可以享享福,健康度晚年了。”
工作30年就挂过一次盐水
张兰英曾经是杭州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在月收入只有20多元的年代里,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厂里的医务室。
“那时候,大家都拼命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哪像现在这样,去考虑保健什么的。”张兰英说,有的人生病了也不请假,到医务室配点药,仍然坚持上班。
再后来,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越发重。“我们这代人吃得起苦,很少顾自己。身体不舒服,就上厂里的医务室瞧瞧,因为比上大医院看病要省钱。”
在张兰英的记忆中,从开始工作到退休为止,她好像只去医院里挂过一次盐水,那还是因为高烧退不下来才不得不挂的。挂完盐水,老公骑着自行车载她回家,一路骑了很久。
“哪像现在啊,社区医院就在家门口,走几步就到了。有个小病小痛的,买菜回来去转一趟,就解决了。”
每月降压药自付只要20多元
从去年年初开始,张兰英出现了高血压症状,开始服用降压药。“应该是遗传的,因为我父母都有这方面的问题。”张兰英一打听,每天光是要吃的降压药就要花费两三元,不过还好,按照医保政策,她吃一个月的降压药只要自付20多元,完全不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嘉兴的郭小梅跟张兰英年纪相仿,她的公婆住在农村,婆婆有慢性支气管炎,公公有心血管方面的病。农村里配药一直没有城里来得方便和划算,郭小梅平时还要经常帮公婆配些药。但是从2010年起,公婆打电话来说,不用配药了。
过节的时候,两口子去看老人,总算搞明白了,原来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了,看病的费用一下子少了很多。
比如原先公婆要吃5种药,一种气雾剂从98元降到了51元,一月用一盒,一年能省564元;比如一种抗心律失常的药,从31.5元降到了24.2元,一月吃7盒,一年能省下613元;还有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从24.3元降到了21.7元,一月吃4盒,一年能省下125元。5种药全部加起来,一年的药费能省1462元。
医生下社区,看病咨询更方便
现在,晚饭后的锻炼成了张兰英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去附近的太庙公园,先是快走绕10圈,要是还有兴致,再跟人家学学健康操和太极拳。
郭小梅的退休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不过,女儿始终是心中的牵挂。她时不时跟卖保健品的老姐妹商量,买些靠得牢、声誉好的品牌保健品给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寄去。
“那些广告上乱吹的我从来不信,就买些蛋白粉、纤维素、维生素之类的保健品,她可以兑成饮料喝喝,既不占用时间,又能保证基本营养。”郭小梅说,女儿以前老怪她乱买东西,不过这些东西她倒是挺欢迎,听说大城市很多年轻白领都吃这些。
女儿也常在电话里劝郭小梅多锻炼锻炼,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社区里经常有社区医生家访,我碰上了也会逮牢他们问一些保健知识。平时社区里还有健康讲座,请的都是大医院里的老医生。这个实在是太方便了,每次我都叫姐妹们一起去了。”郭小梅说。
从被动治病到主动保健让我们面对健康更有底气
老百姓从有病扛着到现在的按时就医,甚至是及早预防,这一观念的巨大改变得益于近年来医疗保障的突飞猛进。
随着医疗体制进一步深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的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注重身体的保养,花钱买健康,花时间保健,已成为一种新时尚。这10年来,老百姓从最早的被动治病到主动保养,观念大大改变。
从2005年开始,我省全面推进三大类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最早按社区人数保障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开展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在城乡居民中开展健康档案建档工作,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全面普及。
然后在2007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并全面推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以外的全体城镇居民,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等都可参保。于是,和职工医保制度、新农合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一起覆盖了全省绝大部分人群,基本实现全覆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节录)
- 保健品遇冷月饼礼盒遭质疑 中秋礼品还是红酒最好销
- 医疗卫生服务"换挡提速" 一位老乡村医生的十年亲历
- 杭州一所小学一年级新生查视力平均38%近视!
- 假性保健品市场泛滥 嘉兴市食药监局重拳整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