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的时候,浙江大学民政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胡文木向罗观翠提了一个问题:“香港广东地区的社工做这一行成就感如何?”
为什么这么问,胡文木认为在内地很多地方,人们对社工并不十分了解。“如果有一天,社会上对社工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社工有更多的自我价值认可,那整个社会工作的发展将打开新的局面。”
现实很骨感,有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数百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有几千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
其实这也是罗观翠管理“启创”遇到的问题。“在广州,最主要的问题是招人难。政府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但社工专业的本科生大多不愿意当社工,他们的父母似乎更想让他们考公务员。”在广州,一个社工的年薪约为6.5万-7.5万元。
上周末国考开锣,在浙江参加考试的人数有6.7万余人,比去年增长了23.5%。业内分析认为,社会急需大量社工,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又低得可怜,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存在呢?一是社会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雇主——政府,将工作机会给了公务员们。二是全社会的社工意识没有形成。
中山大学教授罗观翠演讲
“香港虽然只有七百万人口,但注册社工多达1万6千人。”也就是说,平均每438人中就有1个社工。罗观翠把这归功于社会氛围,“香港到处都有社工,甚至高校里的社工学位很多人都抢着要学,因为香港人喜欢服务社会,乐于奉献。”
这种价值观在她身上也很明显。我问她:“有没有香港人一辈子做社工的?”“有啊有啊,我不就是咯!”“你为什么要建立‘启创’?”“我就是想帮助更多的人呀!”
浙江省内包括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7所高校开设了社工专业,但即便是社工专业的学生,不少人觉得自己“就业前景不乐观”。任晓林说:“未来社会发展方向是专业化、职业化道路。”造成这种“不乐观”的部分原因,是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
还有一个现实,很多地方并没有太多的社工机构可以供职。“对政府来说,有合适的社工人才队伍才会推出购买项目。对社工来说,要政府推出购买项目,才会成立社团和机构,造成了互相等待的局面。”如何打破?“明年我省可能会有一些导向性项目推出进行公开招标,让社工看到,政府是有这个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