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3日讯“这里是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你有一张法院传票……”昨天下午,市民黄先生向新闻热线反映,称他科室里的十来部电话,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就有5部座机依次接收到同一个语音电话。
他说,同事们谈起这件事时,大家突然发现近段时间都频繁接到各类“部门”电话:有法院传票的、有社保卡问题的、有公安局要求配合侦查的,也有邮局的包裹通知等等。黄先生说,这些骗术虽然老套,但是这样高频率地轰炸,难免有人会上当。
据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统计,今年11月21日至昨天,该分局共接到各类诈骗案件21起,其中电信诈骗8起,约占四成。民警提醒,随着年关来临,各类诈骗案层出不穷,市民一定要多个心眼,以免上当受骗。
“法院传票”到底如何行骗?
第一步:市民一般会接到语音提示电话,告知有一封法院强制执行令传票需领取,接着语音提示要求接听者按数字键,以转接至法院某科室。
第二步:按下数字键后,第一名诈骗分子自称“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的工作人员,咨询姓名和身份证后,告知外地有一张该身份证登记的信用卡恶意欠款,几小时内将从银行卡里强行扣除。
第三步:市民若表示没有在外地使用过信用卡,对方会将电话免费转接至当地警方报案中心,报案中心人员(第二名诈骗分子)了解具体情况后,再转接至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科,某民警(第三名诈骗分子)要求市民按照来电显示,核查电话是否为当地派出所报警电话(此来电显示已被“改号软件”篡改),获取市民信任后,该“警官”以“案件严重”为由,要求市民就近将卡里的钱转移到他们提供的账户上,并全程保持通话,以防市民在此期间与他人交流。
警方支招:行骗招数多,“四不”来防范
行骗招数:“法院传票”、“社保卡冻结”、“邮包藏毒”、“银行卡欠费”、“社保账号冻结”、“入选某栏目(如《中国好声音》)或中奖”等等。
行骗套路:这些骗术主要是利用大家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诱骗、恐吓,诈骗市民钱财。骗子所提供的“法院”、“银行”、“公安机关”的电话都是事先设计好,无论事主拨打哪个号码核实,都会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如果骗子发现对方有上当的可能,下一步可能会说对方涉嫌卷入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然后模拟电话转接到“公安局刑侦大队”,进一步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当对方通过键盘输入银行卡密码时,骗子会利用一种声音分析软件,通过按键声,窃取到对方的银行卡密码。
另外,由于之前都是让受害人到银行或者自动柜员机上转账,然后他们再把钱打散,从自动柜员机上取。因警方在这方面和银行一起有了反制办法,因此诈骗团伙目前也开始升级,一方面让受害人通过网银汇款,他们自己也用网银转账,速度快,不易被掌控。
警方提醒:接到诈骗电话时,市民要做到“四不”:不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
不拨打来历不明信息提示的电话;
不向陌生人泄露家庭财产信息;
不轻信他人电话诱导汇款或转账。
中奖?退款?先给甜头,再捞大钱
案例一“双十一”期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河街道的项小姐在淘宝网购买了价值1500多元的服饰。一周后,有一名自称网店工作人员的人打电话告诉她订单出了问题:“双十一”期间因网购火爆,致使货源不够,项小姐的交易未成功。
对方说把1500元货款退还给她,可是等了半小时,支付账号上没显示进账,项小姐便打电话联系对方。
对方称因系统故障,可以把钱直接打到项小姐的银行卡里。项小姐也没多想,觉得报卡号又不是报密码,应该没什么关系。于是将银行卡号告诉了对方,并按对方的要求到自动柜员机上查看到账与否。
项小姐按照对方告诉的步骤操作后,发现1500元网购款不仅没打回来,就连卡内的6000元也不见了。
案例二12月8日,广东钟女士收到中得20万元大奖的短信,为探究竟,她故意把自己的卡号报给对方。没想到,几分钟后她的账户里真的多了20万元。随后对方以操作失误未及时扣除个人所得税为由,要钟女士汇款4万元。所幸钟女士在银行汇款时遇到一位在银行工作的老同学,说起此事才得知,20万元是其他银行支票转账,随时可以撤销。果然,几个小时后,钟女士卡里的20万元就消失了。
- 孩子在校胃出血须手术 警方抓了这么骗家长的一伙人
- 骗子网上买来2000条学生信息 扮老师骗走家长40余万
- 杭州破获冒充教师诈骗案 警惕骗子盯上学生家长
- 女子以世界末日之名诈骗 借捐善款保平安的幌子骗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