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洞头6月8日讯(记者 李利)2006年之前,洞头还是一个孤岛,摆渡是当时唯一的交通方式。相对闭塞的交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却更好地保护了海岛的原生态。
2006年之后,五岛相连工程及灵霓大堤使洞头与温州连为一体。在温州都市圈的带动下,洞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是大刀阔斧上工业?还是环境优先搞旅游?靠海吃海的洞头人选择了后者。
今年2月,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入选更为这座百岛之县的未来指明了方向。用洞头副县长叶海峰的话说,我们可以在当前的区域竞争中失去一些亮点,我们要的是人与海洋的持续和谐。
海岛开发宁缺勿扰,无人岛保持原生态
洞头百岛之县的称号绝非虚名,全县由103个岛屿和259座岛礁组成。无人岛的开发和保护一直是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县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科科长郭志涛说,无居民海岛是洞头的资源,当然可以开发。但是必须得有合适项目,否则我们宁缺毋滥。
其实在洞头,无人岛的开发是有过先例的。2004年,“温州第一女岛主”陈晓娴就曾以租赁的形式,和洞头县政府签订了5年的开发保护协议,承包大竹峙岛搞旅游开发。然而5年后,陈晓娴在花完了400多万元资金后黯然退出。只给大竹峙岛留下了一些石桌、石凳和废弃的木屋。
“开发无人岛没那么简单,需要开发者具备雄厚的资金,前期基础设施就需要有大量投入。像大竹峙岛,没有1个亿的资金,很难见到开发效果。”郭志涛说,光有钱还不行,必须根据《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制订一套长期开发规划,海岛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要相结合的。
产业定位由渔到娱,慢发展换持久繁荣
利用和保护相结合,严重破坏环境一票否决。这样的政策不仅仅针对无人岛,整个洞头的发展原则。
在2006年之前,渔业还是洞头县的支柱产业,当地人以打渔为生,岛上一些小规模的产品或鱼料加工企业常年散发着一股“腥臭”。这股味道对于岛外的人来说就是噩梦,闻着就头晕。如今,随着洞头产业发展方式的变化,这股“腥臭”已经消失了。
“十二五期间,我们明确了建国际旅游休闲岛的方向。为了实现整个目标,眼下我们必须牺牲掉一些利益。”副县长叶海峰说,这几年区域竞争非常激烈,洞头也有非常优势的资源,如果为了GDP,完全可以引进更多的工业项目。但我们没有这么做。全县按照一个大景区的规划。没有好项目坚决不上,核心景区的本岛南线不留一家对环境有压力的企业。
据洞头县政府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291.5万人次,社会旅游综合收入13.2亿元,分别增长18.3%和18.5%。
“海洋生态文明说到底就是人与海洋的持续和谐相处。”叶海峰说,我们不着急,我们慢慢来。在慢的过程中把问题想的更周全,把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阐述的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