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14日讯(记者 汪洋)沿象山半岛南端的石浦镇继续南行,经过一座跨海大桥,便来到了高塘岛乡。这里位于象山县最南端,海岛陆地面积58.8平方公里,全乡辖区18个行政村,人口2万人。如果不是空气中淡淡的海腥味儿,行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很难有置身海岛的感觉。
“在这座海岛上,我们是唯一一个与老百姓接触的部队。”在高塘岛乡边防派出所,基础中队中队长徐赟峰说。
日常训练
海岛2万百姓的守护者
高塘岛乡边防派出所的四合院不大,仅有的两栋旧楼房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历年受台风的肆虐和海水浸泡,宿舍楼靠南一面的地基有些下沉。站在房间内,能明显感觉到身体重心不稳。
“每年台风袭来的那几天,战士们都出去帮老百姓抢险救灾,每次都要忙到很晚才回来。去年的强台风,宿舍楼第二层进了大量的水,战士们回来时却发现自己没有地方睡觉了。”
基础中队中队长徐赟峰说,岛上共有2万名百姓,却只有16名官兵,因此每个战士都是身兼多项任务,日常工作量很大。
“主要是帮老百姓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调解他们的日常纠纷,再就是办理身份证、转户口等。农忙的时候还会帮助他们收西瓜、摘柑橘。”
正当徐队长说话的间隙,边防派出所接到了报警电话,说是镇上菜市场发生了纠纷。随即,徐中队长带上一名新兵出警调解。
报警的是菜市场一名卖鱼的女商贩,在她面前的地上摆了十多条飞鱼。女商贩说,刚才一名骑三轮车的老头经过这里,压死了她的鱼,她要求赔偿,但老头认为她提出的价格不合理,于是索性骑车走了。
徐中队长问清楚情况后,打电话叫来了老头的儿子,之后儿子按照市场价格买下了那十多条飞鱼。
“打交道多了,岛上的老百姓很多都认识。刚才这名女商贩一说老头的名字,我就想起来他有个儿子。女人嘛,得理不饶人。老头呢,脾气也有些倔强,所以我就把他儿子叫了过来,这样纠纷就好解决了。”
回去的路上,徐中队长向旁边的新兵讲述刚才调解的过程,告诉他做群众工作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我们边防战士的工作很琐碎,大多是调解老百姓的纠纷,但是这么多户人家,调解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所以岛上的老百姓都很信任我们,对我们也很热情。”
徐中队长说,边防派出所16名官兵就是岛上2万百姓的守护者,能做好这份工作,他觉得很有意义也很开心。
“他们每一个都是最好的兵”
岛上日常事务繁多,边防派出所的16名官兵只有到了晚上熄灯睡觉前才有机会聚到一起。
“早上眼睛一睁开,手机收件箱里就会收到满满当当的短信,大多是村民发过来请求调解纠纷的。”边防派出所海上警务区警长成传昭说。上午10点钟,他的手机里还有17个未接电话没来得及回复。
出去执勤基本靠走路。每天早上6点钟,战士们就起床了。简单的梳洗、锻炼和早餐之后,战士们便开始执行任务。
走访岛上村民是每一个官兵都要做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外来新兵。在走访村民、处理纠纷的过程中,新兵们逐渐熟悉岛上的方言,学习处理问题的能力。
将岛上所有的村民走访一遍需要好几天时间。岛上的太阳毒辣,战士们的胳膊和脸庞都晒得黑黑的。
19岁的徐毅来自浙江新昌,到高塘边防派出所才3个多月,是这里年纪最小的兵。执行任务时,这个小个子兵紧跟在中队长身边,言语不多,在一旁默默学习。徐毅说,他希望和中队长一样,处理百姓纠纷时总有很多办法。
2005年入伍的老兵蔡井坤来自江苏泰州,在高塘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和身份证件7年了。由于是技术岗位,他可以留四期,到第12年再由部队决定是否退伍转业。
由于跟外界打交道较少,蔡井坤显得内向拘谨一些。他说,目前最大的难题仍然是听不懂岛上的方言,他想多学习语言沟通技巧,那样就可以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情了。
1992年出生的绍兴小伙儿谢沈森来高塘还不到一年,说起话来脸上总带着笑。小谢性格开朗,他说喜欢这里的氛围,也喜欢跟老百姓交流。前不久,他还帮老百姓摘过西瓜。
“我们的兵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虽然他们只是在基层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但是我觉得他们都很可爱,他们每一个都是最好的兵。”高塘乡边防派出所所长谭稳德说。
新法律知识宣传
高塘边防派出所的16个官兵来自全国各地,最远的是海上警务区警长成传昭。他来自陕西,每次回一趟家都要倒10趟车,走20多个小时。
成传昭说,目前他最大的愿望是能有几天假期,好让他回陕西老家看看父母亲人。
“说到想家,战友们谁不是呢?”成传昭这句话说完,旁边几个战友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按照部队规定,当兵头两年,士兵是没有探亲假的,即使逢年过节也只能在部队里。
不过成传昭的父母决定来看儿子了。两个老人坐了20多个小时的车,马上就要到高塘,但是成传昭却在前一天晚上接到通知,临时要到广东出差几天,也许只能与父母匆匆见上一面了。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既然选择了当兵就要服从组织安排。”成传昭说,让他不远千里坚持留在这个偏远海岛的理由是,这里有他军旅的梦想。
两年前,成传昭从西安文理学院毕业,当时他有考研和参军两种选择,成传昭犹豫了下,还是选择了来部队。
“因为我爸爸曾经也是军人,年轻时在东北当过兵,所以我从小就有一种军旅情结。”成传昭说。
基础中队中队长徐赟峰也是军旅之家出身,爸爸和伯伯年轻时都当过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徐赟峰大学报考了南京警官学院,毕业后便来到了高塘边防派出所。
“其实我们每一个兵在报名参军之时,心中都怀有一个军旅梦。”成传昭说,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军人的形象会被放大。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一名普通的人,而是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肩上。
在刚到高塘的时候,不少新兵也会迷茫,因为日常的工作不是保家卫国,而大多是与老百姓打交道,解决日常纠纷,好像与他们梦想中的军人有差距。
“不过慢慢的我们都想明白了。能够保护一方百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样能让我们收获巨大的成就感和快乐。”
新兵谢沈森说,在平时与老百姓的接触中,他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年不到,他进步不少,也成熟了许多。接下来,他还想报考军校,希望通过在高校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各方面素养,让他的“军旅梦”实现得更完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