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节将至,工艺品销量开始上升。近日,在北京城郊一家工艺美术品公司内,义乌老板王春清正指挥工人,把刚从义乌市场运来的半成品相框赶制为成品。
在三四年前,义乌市佛堂镇后力山村的王春清还在北京宣武区西便门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摆摊。“现在,我的相框销路已不再依赖于北京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已在北京、河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40岁的王春清说话直截了当。
一
王春清的变化也显示了北京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变化。
在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内,我们通常会看到经营户按着小型计算器,与中外客商计算订单的账;而在北京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听到的则是经营户与采购者用京腔讨价还价。北京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管理服务中心总经理吴利雄说,1997年3月,义乌商人来北京设立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2000多平方米的市场内设有200多个摊位。它采用的是义乌市场经营模式:搭建市场,请商人入驻经营。刚开始,市场内80%以上经营户来自义乌、东阳等地。但现在来自义乌的经营户大多已撤离,王春清就是其中一位。在市场内经营的,大多是来自北京的经营户。而且市场经营模式也由以批发为主变成以零售为主,批发量只占市场商品销量的30%左右。
二
王春清说,北京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发生这种变化并不奇怪,主要是为了与周边一些批发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刚开始,在北京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的我市经营户大多从义乌进货。后来周边一些模仿义乌市场模式的“克隆市场”纷纷冒出来(估计有1100多家),而且货源也大多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此,北京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进货渠道也不得不改变。在北京郊区、河北石家庄等地,流通业逐步兴旺催生了上千家生产小商品的厂家,它们人力资源成本比义乌低,同样的商品,来自北京、河北石家庄等地的就要比义乌的便宜。于是,北京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许多经营户开始从周边这些厂家进货。据了解,类似现象还在其他省份出现。与在义乌一样,许多“克隆市场”已在周边地区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
三
这些“克隆市场”会不会给义乌市场带来冲击?吴利雄、王春清等人说“那还不至于”。以相框为例,王春清在北京市场的份额已占50%以上,其中许多产品仍然来自义乌“王斌相框”等知名厂家。“现在义乌企业的创新意识已增强,许多产品针对国际国内中高端市场,档次不低,仅相框每月就要推出二三十个新产品。北京、河北等地的小商品制造商还无法抗衡,但对义乌市场曾风行一时的低端产品会带来一定冲击”。
而海外许多采购商却由过去从义乌以外的“克隆市场”采购商品,变为现在直接到义乌市场采购商品。昨日,来自巴基斯坦的客商齐森说,过去他和其他来自伊斯兰堡的客商都从新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货。现在他们都从义乌直接进货,因为这样可以省去许多中间环节,增加利润,而且能得到更多的商品信息。
义乌方面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达252.1473亿元,已接近2004年全年成交额。仅出口一项,预计今年就将达50万个标准集装箱,比去年同期增长8%左右。义乌市场,不仅是全国乃至世界小商品的集散地,而且它已成为国际小商品的信息中心、采购中心、价格中心,出口国家和地区从去年的150多个上升为200多个,这种地位是其他“克隆市场”无法比拟的。